草原上的佳肴手扒肉与羊背子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1-06
蒙古族喜食羊肉,习惯地称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常见的佳肴是“手扒羊”和“羊背子”。
蒙古族喜食羊肉,习惯地称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常见的佳肴是“手扒羊”和“羊背子”。
1961年9月,著名作家老舍来内蒙古参观访问,写过一首反映“手抓羊”的诗,收集在《老舍文集)第十三卷,实际他吃的就是“手扒肉”: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手把肉”是蒙古族传统肉食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至今流行于呼和浩特牧区。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
如羊在平原草场上放牧,经常吃野韭、沙葱则肉味更加鲜美。手扒羊的传统做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取出内脏,去掉头蹄,然后将羊卸成若干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即可。
现在的烹制法有了改进:除上述第一道工序外,还要加佐料进行第二道工序。手扒羊肉质鲜嫩,味美可口,食用时常用蒙古刀切成小块,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当地蒙古族习惯吃法是一手拿肉骨头,一手拿蒙古刀,边剔边吃,技艺娴熟,常常可做到骨头上一丝肉渣都不剩。
清代“伊犁将军”他塔拉氏曾经路过绥蒙商道的兵站,他在《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竹枝词》中描写过蒙古族少女为客人做手扒羊的情景:
彼妹二八饰明珰,执爨(cuàn、烧火做饭)司茶镇日忙。
待得釜中羊胛熟,为侬含笑一先尝。
1961年9月,著名作家老舍来内蒙古参观访问,写过一首反映“手抓羊”的诗,收集在《老舍文集)第十三卷,实际他吃的就是“手扒肉”:
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老翁犹唱当年曲,少女新添时代装。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手把肉”是蒙古族传统肉食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至今流行于呼和浩特牧区。选用肥嫩的小口羯羊肉制成。
如羊在平原草场上放牧,经常吃野韭、沙葱则肉味更加鲜美。手扒羊的传统做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取出内脏,去掉头蹄,然后将羊卸成若干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即可。
现在的烹制法有了改进:除上述第一道工序外,还要加佐料进行第二道工序。手扒羊肉质鲜嫩,味美可口,食用时常用蒙古刀切成小块,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当地蒙古族习惯吃法是一手拿肉骨头,一手拿蒙古刀,边剔边吃,技艺娴熟,常常可做到骨头上一丝肉渣都不剩。
清代“伊犁将军”他塔拉氏曾经路过绥蒙商道的兵站,他在《张家口至乌里雅苏台竹枝词》中描写过蒙古族少女为客人做手扒羊的情景:
彼妹二八饰明珰,执爨(cuàn、烧火做饭)司茶镇日忙。
待得釜中羊胛熟,为侬含笑一先尝。
至于“羊背子”,那是蒙古族传统菜肴,又叫“五叉”、“乌叉”、“乌查”。
呼和浩特牧区最具民族风味的高级肉席之一。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定天下,大享功臣,设全羊为乌查之案。”说明“乌查”当时曾贵为宫廷御膳。
通常羊背子的做法为:将绵羯羊一只杀死,去头、皮、腿和内脏,将羊背脊上第七肋骨至尾部割为一段,带尾下锅;同时将前部各骨关节连肉分开,压在后部五叉下面,入锅用白水煮至七八分熟,用大铜盘盛之,摆成整羊形状。
上席时,先摆奶茶及奶食品,再上四冷菜和酒,然后才上羊背子。“羊背子”为蒙古族节日、婚礼、款待贵客的大宴,常伴有歌舞娱乐,饮宴通宵达旦。
呼和浩特牧区最具民族风味的高级肉席之一。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定天下,大享功臣,设全羊为乌查之案。”说明“乌查”当时曾贵为宫廷御膳。
通常羊背子的做法为:将绵羯羊一只杀死,去头、皮、腿和内脏,将羊背脊上第七肋骨至尾部割为一段,带尾下锅;同时将前部各骨关节连肉分开,压在后部五叉下面,入锅用白水煮至七八分熟,用大铜盘盛之,摆成整羊形状。
上席时,先摆奶茶及奶食品,再上四冷菜和酒,然后才上羊背子。“羊背子”为蒙古族节日、婚礼、款待贵客的大宴,常伴有歌舞娱乐,饮宴通宵达旦。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