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味道——阿尔山山野十二味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2-06-23
“内蒙古味道是独特的,就像内蒙古很多自然景观一样是唯一的,所以内蒙古旅游具有不可多得的唯一性特点,内蒙古味道之所以好,之所以独特,就在于我们有独特的、优质的食材”。
味道是进入一个目的地的密码,内蒙古味道富于天然醇厚之美。无可复制的地域,独一无二的味道,这片富饶辽阔的大地,积淀着北方民族游牧、渔猎、采集生产方式下形成的草原饮食文化,又保留着来自农耕文化和城市文明交融汇聚的多元饮食特点。天生天养,大自然的慷慨馈赠,造就了内蒙古羊肉的品质,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都是优质羊肉的代表。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涮羊肉、手把肉、烤羊腿、红焖羊肉、石头烤羊肉等等都是经典做法。

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崭新的一天被热腾腾的奶茶唤醒,奶茶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承载着文化和情感。最普通的青砖茶经过熬制、加奶、加盐、配上炒米、黄油、奶豆腐、奶皮,便成为一锅温暖的奶茶,喝茶的过程中人们分享着情感。其中,奶豆腐、奶皮等奶制品也别有风味,这是游牧民族在劳动中积累的智慧结晶。

内蒙古地域广阔,美食各有特色。在“骆驼之乡”阿拉善盟,凉拌蹄黄滑爽鲜嫩, 蹄黄是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肉质细腻富有弹性;河套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十分适宜农作物的成长,巴彦淖尔小麦质量上乘。这里的口味也多元融合,黄河大鲤鱼、铁锅焖面、酿皮子、莜面饸饹等等都和邻近的晋陕两地口味交融。

另外,呼和浩特稍麦、赤峰对夹、科尔沁蒙古馅饼等传统小吃都各有自己的故事,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对内蒙古饮食文化的一次丰富体验。

十二道菜均为阿尔山目前餐饮体系中比较常见和受大众喜欢的,以及各时节阿尔山本地特色山野食材相关的菜品集合和升级,食材选取阿尔山地道原产地食材,绿色无污染,地域特色鲜明,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味道。
卜留克源于俄罗斯语、“美味佳春”之意,又名芜菁甘蓝,是 60年前中俄联合抗日期间为了后勤补给最先引入阿尔山地区种植的寒温带膨胀型绿色植物。人留克只生长在高纬度、冷凉地区,在我国只有大兴安岭的部分地区种植。由手卜留克耐寒性较强,喜凉爽气候,最适宜生长在高纬度地区,以其膨大的肉质根为食用器官。卜留克的生长习性适应阿尔山的高纬度、冷凉气候等特点。

阿尔山卜留克多年生长在原始森林腹地,产量高、质地好,已形成独特的“鲜、香、嫩、脆”等优良品质。经化验,阿尔山卜留克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天然绿色植物,适宜鲜食或酱腌菜用。卜留克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发育、维护体液的电解质和化学平衡及促进新陈代谢等具有保健、营养作用,维生素C含量高,有“VC之王”的美誉。
柳根鱼为拉氏秽、湖秽和真秽的统称,学名拉氏秽,现称洛氏秽,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秽属。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价值很高。也有专家称之为最原始的鱼类之一,名列在中华名鱼谱中。

柳根鱼为冷水性鱼类,喜集群活动,适宜温度10~25摄氏度,多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清澈的小河和山洞溪流中。小溪边儿的柳树根部往往被水冲刷成空洞,须根则成蓑衣状,随着水流轻舞慢摆,是柳根子最喜爱的藏身之地,柳根鱼之所以叫柳根子应该就是源于此。

柳根鱼体型修长,侧扁,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部正中有隐约黑条纹,有的种类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小斑点,尾鳍基有一黑色斑点;口小,端位,上颌稍长于下领;吻钝圆;头部较长,头长度大于体长;眼中等;鳞片很小,排列紧密,胸、腹部无鳞;侧线不完全,在腹鳍之前有弯曲;背鳍较短小,胸鳍椭圆形,尾鳍内凹,尾柄细长。
葛氏鲈塘鳢为塘鳢科、鲈塘鳢属的鱼类,俗名山胖头、老头鱼、沙姑鲈子、还阳鱼。

葛氏鲈塘鳢为小型淡水鱼类,因头大,且具较多浅沟而俗称为“老头鱼”。常生活于多水草的沼泽、湖泊等静水或河流的缓流中,适应性较强,肉食性。活动性不强,不远游;耐缺氧,在极度缺氧的条件下也能生存。越冬能力强,能潜伏于水底泥土中,处于冬眠状态,几乎停止活动;在水较浅的泡沿中能安全越冬,故被誉为“还阳鱼”。葛氏鲈塘鳢由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且营养价值较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极具市场开发潜力。葛氏鲈塘鳢在阿尔山属手外来物种,是上世纪80年代后因采购鱼苗而进入哈拉哈河水系。作为生命力极强的肉食性鱼种,少有天敌,目前已发展成为主要鱼种。
“木耳蘑”即“黑松茸蘑”的习惯叫法。是阿尔山地区特有的野生蘑菇食用菌种之一。木耳蘑采摘于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大兴安岭阿尔山林区、自然生长在树林草丛中的黑松茸,保持了黑松茸原有的营养成分,无任何添加剂与防腐剂。

黑松茸是阿尔山地区特有的山珍之一,头颜色发黑,形似木耳朵状,其肉质细腻,口感很有嚼劲,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几百年来备受人们的青睐,是目前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之一,对其自然生长的环境要求相当苛刻,全年产量稀少,故价格昂贵,被称为餐桌上的“黑色金子”。
柳蒿别名柳蒿菜、水蒿、白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用。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北,耐寒抗热,生长在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野外采集一般在5~6月份进行,其嫩茎叶可食用,采后用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炒食、蘸酱或做馅、做汤。

柳蒿芽味苦、辛、性湿,具有健脾去火,解毒消炎、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清热解毒消炎、生毛发,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癌症等病症。柳蒿有解毒作用,与河豚同煮,可消河豚之毒。有慢性肠炎者,慎食,会引起严重的腹泻。
标签:
兴安盟美食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