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走西口》的“西口”
作者:节选自《文史月刊》
日期:2020-10-03
流行于晋、蒙、陕、冀交界处的二人台剧种中,有一出最富有代表性的剧目就是“走西口”。除戏剧“走西口”外,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走西口也有相传。
流行于晋、蒙、陕、冀交界处的二人台剧种中,有一出最富有代表性的剧目就是“走西口”。该剧的剧情叙述了新婚不久的太春玉莲夫妻,迫于生计,丈夫不得不出口外谋生而忍痛别离的故事。剧中那依依恋眷的表演和撕心裂肺的唱腔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戏剧“走西口”外,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走西口也有相传。

那么走西口的“西口”到底是指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泛指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既然“西口”是戏剧所叙,就不一定在“实”字上加以考证,清代山西遭年馑绝非一次两次,大批饥民外出谋生也就不会只走一条路。那么,走西口的“西口”就可以理解为山西西部沿黄河北上直至大同北郊晋蒙接壤的各条道路。
二、概指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西口”是指秦晋两地到内蒙甚至宁夏一带的各个通道关口。他们的依据是,既然剧中有“坐船,(你要)坐船舱,你(千万)莫要坐船头,要小心(哪个)河上风摆浪,把哥哥你摆在河里头”的唱词,那么走西口的途中必定有坐船渡河的地方。而黄土高原唯一可撑船摆渡的河就是黄河。照此分析,走西口的通道口就是在河曲、保德范围之内的大路小道为妥。
三、特指说。
这里对“西口”的特指,就是指山西北部的杀虎口。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走西口的现象由来已久。

从明末开始直至清代以及民国年间从未间断。彼时的杀虎口正是闻名遐迩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行人熙熙攘攘,有香车宝马的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破帽缕衣外出谋生的贫民百姓和创业的铮铮汉子。

当时号称塞北两大口的就是张家口(东口)和杀虎口(西口)。

“东口”、“西口”最原始的叫法出自民间,较早的官方文字表述则是出自《清史稿》一书。这样,官方、民间都认可了“西口”就是杀虎口。

另外,当年杀虎口校场沟西侧大路旁开设旅店者甚多。如有“崞县店”、“忻州店”、“代州店”、“晋泰店”、“岭前店”、“府南店”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客店在解放初期尚有残破的房舍院落存在。以客店的名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地方出口外的行人众多,他们都愿意投宿于同乡店中歇脚,这也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事。

若再以“走西口”这出戏剧溯源则可知,二人台这个剧种最初是由民间山曲小调发展到“打土滩”,而后,才逐渐演化为一个剧种的。笔者儿时曾听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的二人台老艺人刘银威说过,他小时候其师傅口传过山曲形式的“老走西口”。其中就有“走到杀虎口,碰到(一个)旧朋友,他把我留在家里头,喝了顿糠糊糊”“走到石匣子沟,两腿肿了个粗,受苦人不怕(它)腿肿粗,就怕强人(来)把命收”等唱词。

综上所述,在认定“西口”的几种说法中,“泛指说”、“概指说”都显得较为空洞不具体,其中又有某些猜测的随意性存在。综合民间、官方、文艺戏曲、现实遗迹等情况来作全面的分析就可确定,走西口的“西口”就是杀虎口无疑。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