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克图”由来的美丽传说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2-02-25
一般人都知道,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其实包头名称的来历有两类说法:一类是包头地名属于汉语体系,一类属于蒙语体系。
打开尘封的记忆,回味过去的时光,一个个历史足印构成了“包头印象”。

回眸往事,国家领导人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即刻浮现在我们眼前;打开档案,王若飞写给舅父亲笔信的复印件仍静静躺在今天东河区通顺街3号的泰安客栈;翻开旧影,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钢铁大街,见证了包头一步步迈向“现代化都市”的步伐;走近民俗,二人台如何落地生根包头也许就有了答案;尝尝美食,老包头人舌尖上最不舍的可能就是一壶砖茶陪伴在侧的稍美……
包头历史,或尘封或久远或鲜活,都曾是我们记忆中的片断,却是这座城市从未中断的故事,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印象包头”专栏,带您走进包头历史的后院,晒晒过去的阳光,体味一下“美丽包头”的韵味。

一般人都知道,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其实包头名称的来历有两类说法:一类是包头地名属于汉语体系,一类属于蒙语体系。

包头名称汉语体系来源的说法有两种:“泊头”、“博托”沿袭而来。专家发现,光绪年间出版的《山西通志》有“泊头,俗称包头”的说法;另一说为:“博托河即包头河”,包头即由博托而来。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地图上都标有“博托河”即是例证。

蒙语语汇的说法则有更多。一是“包特”说,认为包头即蒙语“包特”,意为灌木丛;二为《绥远通志稿》“补特”说法,蒙语“补特”,为屈弯之意,其译作“博托”或“包头”。三为“包克图”说,也就是目前通用的说法。相传三百多年前,当时的大青山上绿树依依,山下泉水潺潺,每天清晨,常有鹿群来泉边饮水嬉戏,附近的蒙古族牧民便用“包克图”的名称称呼这里。
关于“包克图”,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途经九峰山一带时,大军正在行进中,忽听前方传来了呦呦鹿鸣,只见一只梅花鹿正在对面山坡上与大军相视对望。成吉思汗张弓搭箭,却屡射不中,于是策马扬鞭,向鹿奔去但总也不能追上。转过一道山弯,追到一处台地,就是今天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一带,那只梅花鹿跑进了一片树林中,那只梅花鹿在林中忽隐忽现,转过一棵大树就不见了。

大汗定睛细看,阳光从大树斑驳的枝桠透过来,发现那树的形态竟活脱脱地似一只跃蹄飞腾的鹿!大汗甚为震惊,遂急命士兵将此树连根刨起。不一会儿,大树轰然倒地,但未见梅花鹿,拨去泥土,却见一块青石板埋在树下,一只梅花鹿的图案赫然显现在青石板上,和追捕的那只梅花鹿别无二致,纹路清晰,活灵活现。士兵急报大汗,大汗心中惊叹:确为神鹿也!脱口而出:“包克图、包克图……”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