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传说,你知道几个?(二)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10-02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街头巷尾不仅流传着不少传说,有些可能连老呼市人也不一定都知道。
六、传说之什拉门更
“什拉门更”是蒙古语,意为“黄沙地带”,“什拉”有黄色之意。什拉门更村属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明代,先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后有山西人走西口来此定居,形成村落后,因此地为黄色沙质土壤地带,故得村名为什拉门更。但是也有人说,这“什拉门更”是一位黄发老婆婆的绰号,是“什日额木根”的谐音。传说很久以前,有个绰号叫什拉门更的蒙古族老太太,生性善良,富有同情心,虽然自己家境贫寒,但她常常解囊相助一些街里巷外的穷人,办了不少好事。天长日久,什拉门更的善举感动了天上诸神。

有一天夜里她突然看见门外进来一个神仙,她一看正是自己家供奉的灶王爷,灶王爷告诉她,她经常为穷人做好事,马上将有好事降临。第二天她去街上看到一只大鳖,众人要捉去炖汤,她于心不忍救下大鳖放生,结果大鳖变成小白龙,是龙宫小太子,他说要回去禀明父王,会好好报答她。回家后,什拉门更发现家已经变了样子,家里全是金银财宝,从此,她成了拥有万贯家产的富人。但是她并没有忘记继续接济穷人,继续做好事,等她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她原来居住过的村庄改名为什拉门更,意思是让后人永远不忘记这位积德行善、专为穷人办好事的蒙古族老人。
七、传说之财神庙与大盛魁
这个故事在山西省一些古老的县城中广为流传,故事的真实性由于时间的久远而无从考证。据一位曾经参与走西口的87岁老人刘俊峰讲述:最早,这三人在杀虎口开了一家小小的草料行,可是生意非常萧条,生活难以为继。康熙末年的一个除夕夜,三个人正在为经营惨淡的草料行愁眉不展,他们悲戚地围着砂锅喝稀粥。这时,一个蒙古族牧民拉着两峰满载驮子的骆驼前来投宿,他们看到这个牧民又饥又渴,就把锅里最后的一碗稀粥盛给牧民吃,然后帮助牧民卸下驮子便睡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这位牧民丢下驮子不见了踪影。过了年后,他们四处寻找这位牧民,仍然没有结果。于是打开了牧民丢下的驮子,没想到的是驮子里装满了闪着白光的银元宝。有了这笔意外财富,三人便决定用这些银元宝做股本到草原牧区做买卖,利用之前学习的蒙语和不屑的努力和奋斗,这三个人逐渐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旅蒙商人。

在他们发家之后并不忘记曾经丢给他们银两的蒙古牧民,每三年一结账的时候也把这个牧民的红利记入账本。这个不知道姓名的牧民也成为了大盛魁的股东之一,就被称作“财神股”,也正是因为这位财神的到来才能让大盛魁成就后来的辉煌,为了纪念这位“财神”,才有了山西晋商出资修建的财神庙,这也是为什么财神庙会在费公祠对面的原因。
八、传说之泉源巷
清朝光绪年间,归化城在城南建造了观音庙,后来,在观音庙周围,形成了街巷,人们称庙北小巷为观音巷。出了庙门,往西,沿着庙的西墙又形成一条街道,人们为了顺口就叫它“观音庙南街”。不过到了1975年,呼市整顿街道门牌,就将观音巷和观音庙南街两条街巷合并在一起,正式更名为泉源巷,而这一名字少不了一番追根溯源,不想尽然如此贴切,于是就一直流传下来了。泉源巷是观音庙外侧的巷子,出了个庙门,向西一拐,便进入了泉源巷。现在看去,巷子西边是幢幢高楼,东边便是红墙黄瓦,亭台楼阁。

据传说:当时的归化城里有一位眼疾患者。一日,他在自己家附近的一处水井打水时,疲倦入睡,突然梦见观音菩萨对他说:“你若发心出家,在此建庙,眼病立愈”。梦醒后,他即回家告别亲属,参拜西茶坊关帝庙中的老和尚,剃度为僧,法号“具足”。此后,他在水井旁边修建了观音寺,成为观音寺的第一代驻持。随心所愿,他的眼疾果然痊愈。观音寺的菩萨显灵,周围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远扬,引得信众、敬香者络绎不绝。自然庙旁的这口井水也充满了神奇色彩,有人还说,这口井里的清泉可以用来点眼睛,什么眼疾都会治好。
九、传说之五塔寺
据呼和浩特民间传说,塔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建成,清廷赐名为“慈灯寺”。建成后,清廷要在慈灯寺东北方向修建绥远城,俗称新城,作为清廷北部边疆重要的驻防城市。慈灯寺认为此举会破坏召庙风水,但因不便反抗朝廷旨意,便提请朝廷在寺内建立一个对新城的镇物--五塔,以趋吉避凶。当时的乾隆皇帝出于政教统一、笼络民心的目的,便同意了修建五塔。这便是五塔的由来。

建国后,考古工作者曾对五塔进行过挖掘,发现了地宫有一个石门能够打开,但有地下水冒了上来。考虑到如果挖掘定点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整个塔体的坍塌,又因为没有五塔地宫的建筑设计图,这次挖掘行动就没有继续进行。虽然这次没有发掘到舍利,但从为塔起名为“舍利”塔这一点上看,佛教界人士普遍认为,这里保存有“舍利”,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据民间传说,五塔寺里的舍利有可能是三世达赖喇嘛的。五塔多尊小佛像大多没有了鼻子,佛像的鼻子去了哪里?在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在古印度有一种生殖崇拜,鼻子是男性的象征,嘴唇是女性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家家希望添男丁的情况下,又恰巧慈灯寺败落、五塔无人管理,就有附近居民乘机拿走佛像上的鼻子,放在家里供奉,祈求福祉和男丁降临。
十、传说之大召寺的月明楼
“月明楼”传说是大召前街的一座豪华酒楼兼戏馆子,古画画得就是该酒楼。现在在大召前街还有此酒楼,当然不是过去的月明楼,而是后来照古建筑重新建的。《月明楼》的画面上共有一百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传说画面上的主要人物都有名有姓,从而为此画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画面的内容主要是:正中的二楼戏台上,梨园弟子正在演出,客人们都在兴致勃勃地看戏。突然楼内发生了骚动,原来是康熙来归化城后,微服私访大召前街,顺便到月明楼就餐,酒足饭饱后,正欲离去……店主恶霸安三泰,见康熙雍容华贵,又是外乡人,顿起歹意,想要讹诈。他唆使手下人,口出狂言,强行要八两三钱银子,并声称不给钱,就要剥脱衣服,扣留马匹,而康熙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正在危难之际,月明楼的小伙计刘三看不惯主人的敲诈行为,挺身而出,护住了康熙,并提出,用自己一年的工钱,替客人付款……后真相传开时店主大惧,为防祸及自身,将刘三升为掌柜,自己则隐身不出。事后,康熙帝为感谢刘三挺身相助,御笔题额“月明楼”,并赐予刘三四品衔。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