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历史沿革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3-15
北魏天兴初(公元398年),道武帝拓拔圭将其东部地区的高门弟子及豪杰两千户迁到北部居住,以镇守边塞。宇文陵“随例徙居武川”(《北史》卷9第311页),此为“武川”一名最早的记载。
50年代,考古学家在武川县大青山乡二道洼村北,发现一石器制造场。据考,所制石器为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工具。
可见,距今一万年前本县境内已有人群部落。县地归属,商、西周时属鬼方,春秋时属猃狁,战国时属林胡、楼烦,其种族“食肉饮酪”、“以穹庐为舍,逐水草迁徙”。
境内纳令沟乡现有保存较完好的秦长城,据考证为蒙恬所筑。据《史记》蒙恬、李广、卫青等人列传,查证本县的秦砖汉瓦等文物及汉代城堡遗址,可知秦汉时县境为匈奴与秦汉争战之地,以属匈奴时间较长。
三国、两晋时,属鲜卑族拓拔氏。北魏天兴初(公元398年),道武帝拓拔圭将其东部地区的高门弟子及豪杰两千户迁到北部居住,以镇守边塞。宇文陵“随例徙居武川”(《北史》卷9第311页),此为“武川”一名最早的记载。
北魏设“六镇”,武川为其中之一。《隋书》载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旧唐书》载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新唐书》记为“戍于武川,因留家焉”。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占领武川镇。后来,柔然族接受了北魏朝廷的请求,出兵攻打起义军,首领阿那瑰“拜受诏命,勒从十万,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魏书蠕蠕列传》2302页)。
北朝后期,武川先后属东魏、北周。北周的皇帝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阐)等五位皇帝及许多大臣均为武川人。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隋国公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席卷二十余城”(《北史》卷11第398页)。县地隋时属突厥,唐时属唐,先后归云中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及安北都护府辖。
可见,距今一万年前本县境内已有人群部落。县地归属,商、西周时属鬼方,春秋时属猃狁,战国时属林胡、楼烦,其种族“食肉饮酪”、“以穹庐为舍,逐水草迁徙”。
境内纳令沟乡现有保存较完好的秦长城,据考证为蒙恬所筑。据《史记》蒙恬、李广、卫青等人列传,查证本县的秦砖汉瓦等文物及汉代城堡遗址,可知秦汉时县境为匈奴与秦汉争战之地,以属匈奴时间较长。
三国、两晋时,属鲜卑族拓拔氏。北魏天兴初(公元398年),道武帝拓拔圭将其东部地区的高门弟子及豪杰两千户迁到北部居住,以镇守边塞。宇文陵“随例徙居武川”(《北史》卷9第311页),此为“武川”一名最早的记载。
北魏设“六镇”,武川为其中之一。《隋书》载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旧唐书》载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新唐书》记为“戍于武川,因留家焉”。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占领武川镇。后来,柔然族接受了北魏朝廷的请求,出兵攻打起义军,首领阿那瑰“拜受诏命,勒从十万,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魏书蠕蠕列传》2302页)。
北朝后期,武川先后属东魏、北周。北周的皇帝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阐)等五位皇帝及许多大臣均为武川人。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隋国公杨忠“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席卷二十余城”(《北史》卷11第398页)。县地隋时属突厥,唐时属唐,先后归云中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及安北都护府辖。
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入辽,属西南招讨司辖,后为西京道丰州北境。入金后,属西京路净州辖。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置净州天山县,辖今武川县地。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金大臣宗浩、独吉思忠主修堑壕。
金末,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以一军守其冲要”,入元后,其子孛要合为北平王,娶成吉思汗女阿剌海别吉公主为妻。明朝时,县地为西土默特牧场。清初,属归化厅土默特及喀尔喀右翼旗。康熙、乾隆年间,汉族人民迁入渐多,租垦日众,聚居点渐增。
今县城初名克克伊尔根(正音为呼和额日格),后渐演变为可可以力更。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置武川厅,为口外十二厅之一,属山西布政使归绥兵备道,称武川直隶厅,设抚民同知,加理事衔。原拟在翁衮城设治,因地偏远,寄治于归化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厅为县,置县时,县境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今之乌兰花、大滩、旗下营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逐步演变为现境。民国3年,绥远与山西分治后,武川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
民国4年,县府由归化城迁到可镇。民国17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武川县隶属于绥远省。民国26年10月,日伪蒙古军进占县城,11月14日成立伪县公署,属巴彦塔拉盟辖,为二等县。同年,国民党县政府随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进驻县内山区庙沟一带。
1938年9月,八路军挺进大青山,1939年将武川县一分为四,即归武县、武归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本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武川县恢复抗战前辖地,属绥北行政区。
1949年9月19日,武川县随绥远省和平起义获得解放,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1954年10月,属集宁专区;1956年8月,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3月至1996年1月,属乌兰察布盟;1996年1月至今,属呼和浩特市管辖。
金末,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以一军守其冲要”,入元后,其子孛要合为北平王,娶成吉思汗女阿剌海别吉公主为妻。明朝时,县地为西土默特牧场。清初,属归化厅土默特及喀尔喀右翼旗。康熙、乾隆年间,汉族人民迁入渐多,租垦日众,聚居点渐增。
今县城初名克克伊尔根(正音为呼和额日格),后渐演变为可可以力更。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置武川厅,为口外十二厅之一,属山西布政使归绥兵备道,称武川直隶厅,设抚民同知,加理事衔。原拟在翁衮城设治,因地偏远,寄治于归化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厅为县,置县时,县境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今之乌兰花、大滩、旗下营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逐步演变为现境。民国3年,绥远与山西分治后,武川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
民国4年,县府由归化城迁到可镇。民国17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武川县隶属于绥远省。民国26年10月,日伪蒙古军进占县城,11月14日成立伪县公署,属巴彦塔拉盟辖,为二等县。同年,国民党县政府随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进驻县内山区庙沟一带。
1938年9月,八路军挺进大青山,1939年将武川县一分为四,即归武县、武归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本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武川县恢复抗战前辖地,属绥北行政区。
1949年9月19日,武川县随绥远省和平起义获得解放,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1954年10月,属集宁专区;1956年8月,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3月至1996年1月,属乌兰察布盟;1996年1月至今,属呼和浩特市管辖。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