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帝国的三个阶段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2-20
蒙元帝国对外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四度出征西夏,三围金国中都(今北京),平西辽、征高丽、灭南宋,出征中亚和欧洲,灭40国,彻底统一了中国。
通行史书一般都认为蒙元时期亦即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实际上,完整的蒙元帝国历史应当包括三个阶段:

一、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时期,

二、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帝国时期,

三、退出中原后的北元蒙古国时期。

[应当注意,在退出中原后,北元蒙古仍然控制着今日蒙古、新疆、云贵以及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广大土地,幅员远超明朝。]

三个阶段的蒙古帝国,总历年约近200年。
开国皇帝成吉思汗
蒙元帝国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

[附注:汗就是皇,太阳神的意思,也是古代北方民族对首领的通称。汉语皇字,语源与汗同源。上古之所谓三皇,就是华族古代的三大汗。]

《新元史》说蒙古起于突厥余部,是有道理的。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民族并没有真正形成,部落间政治分裂,部族间缺乏认同感。

成吉思汗整合统一了北方草原的多种游牧部落,这些部落未必属于同一血族。但是,成吉思汗使这些部族在他的帝国中得到大融合,使得蒙古民族得以形成。

不仅如此,成吉思汗于1206年后建立了以蒙古民族为主体的一个容纳了众多民族的世界性帝国--蒙古帝国。

1206年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立国之始,也是成吉思汗纪元之元年。
忽必烈的世界帝国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于1260年在蒙古的开平城即蒙古大汗位。

忽必烈时代的蒙古统治集团系统接受了华夏文化。其标志就是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以《易经》系词的“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国号改为汉语之“大元”,并将帝都由内蒙古的中都开平迁到北京,确立北京为元大都。

但是,忽必烈的元帝国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一脉相承。忽必烈帝国尊祖父成吉思汗为蒙元帝国的开国之始皇帝。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统一了中国本土的全部疆域,从而结束了自唐末长期以来中国土地上多政权并立的分裂割据局面。

忽必烈的蒙古帝国继承了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世界性遗产。蒙元帝国疆域包括五大部。除了位于中国本土作为帝国中心的中华蒙古国外,还包括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的四个国际化汗国,即:位于俄罗斯地区的钦察汗国、位于中亚西亚及伊朗地区的伊尔汗国、位于蒙古高原西部的窝阔台汗国、位于今日新疆及西域地区的察合台汗国。

自元世祖忽必烈到元武宗海山时期,元朝达到鼎盛时代。这个时代的蒙元帝国的幅员之大,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乃是一个几乎统合大部分欧亚大陆的世界帝国。

这个时代的元帝国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越贝加尔湖,达到伏尔加河流域,“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史》)。

隶属元帝国的直接藩属国除了蒙古人直接统治下的四大汗国外,还有称臣为藩属的高丽、缅甸、安南、占城诸国。

其中高丽王朝与缅甸的蒲甘王朝,是元帝国的两个直属藩属国和特别行政区,由元朝廷分置为征东行省(高丽)与缅中行省(缅甸),直接控制。

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统一中国。中原及江南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的直接统治范围内。

元武宗时期,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国土面积是现代中国的两倍以上,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

元朝将中华全国划分为十二行省:

1、由中书省所直辖的京畿中枢地区(即北京、河北、山东、山西及漠南蒙古部分地区),

2、十个行中书省,分别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河南及江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

3、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所管辖的吐蕃(西藏)地区。

明清的中国,所继承的行政区制度既不是秦始皇的郡县制,也不是汉唐宋的州府制度,而是元朝建立的行省制度。
两宋都是偏安性的地方政权
传统的中国历史学存在汉正统主义的偏见,忽略或无视宋朝始终没有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事实。实际上,无论北宋南宋,都只是割据汉唐中国之部分领土的偏安性地方政权。

中国自公元900年前后的晚唐时代陷入国家大分裂,天下大乱。中间有一段短暂的、仅在一百多年间统一了中原和江南地区的北宋政权。但是,北宋未能收复北方长城以内的燕云十六州和西北甘肃宁夏陇右地区,始终没有恢复汉唐时期的中国本土。

整个两宋时代,直到忽必烈的元朝帝国出现的三百年间,中国一直处在多皇朝、多政权(宋、辽、西夏、金、元、大理、吐蕃等)并存的分裂割据状态。

中国的重新统一,是在忽必烈的元帝国时代实现的。
忽必烈元朝存在的时间
公元1260年(南宋景定元年)三月,忽必烈在蒙古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即汗位,五月建元立年号“中统”。此年通常被看作元朝的开国年代。

及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大明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的明军北伐攻克元大都,元朝廷遁走蒙古。忽必烈的中土元朝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北元是元朝历史不可忽视的延续
此后元廷北遁蒙古高原,元惠宗迁元庭至上都开平,隔年又至应昌(今内蒙古赤峰境内)。蒙古朝廷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时代。

北元蒙古继承元帝国的大部分遗产,虽然丢失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但是统辖地域仍然非常广阔,不仅据有漠南漠北,俄罗斯东南部,关中还有元将扩廓帖木儿控制的甘肃定西,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与云贵地区。

明朝为了扫除北元势力,发动了多次北征。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5月,蓝玉率领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击溃元军,元朝的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离漠南,北元国势进一步大衰。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北元发生内乱,天元帝被也速迭尔杀害,北元年号也被废。明建文元年(1399年),蒙古乞儿吉斯部(即吉尔吉斯)首领贵力赤杀新立元帝坤帖木儿。

建文四年(1402年)吉尔吉斯部落的首领贵力赤废大元国号,蒙古改称鞑靼(即塔塔尔),废皇帝号而改称可汗,至此蒙古北元朝廷灭亡。

综观蒙元一代,从成吉思汗于1206年开国到北元天元十年(1402年)的灭亡,共历年代196年左右。
瓦剌人与明、清朝廷的关系
北元灭亡后,蒙古各部又回到分裂纷争状态。吉尔吉斯贵力赤可汗在1400年被阿苏特部蒙古人阿鲁台和卫拉特(瓦剌)部蒙古人马哈木的联军打败。阿苏特部是蒙古化的伊朗部落,起源于高加索的突厥人后裔。

卫拉特,亦译瓦剌,又称林中蒙古人,本是蒙古西伯利亚森林中的一个东胡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被称为“林中百姓”--俄语称为瓦良格人,主要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

[附注:瓦剌原为东胡一部。唐朝时期,瓦刺又称瓦尔刺噶、瓦刺。元朝时称斡亦剌,明朝人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或卫喇特,俄语瓦良格人。]

成吉思汗时代,瓦剌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结盟,建立世代通婚关系,权势显赫。

阿鲁台和马哈木在打败贵力赤后,欲结好明朝,遣使纳贡,明政府同意对蒙古开放边市。

依靠明朝支持,卫拉特部将其势力范围从西伯利亚扩张到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此后,瓦剌蒙古人与明朝的关系时分时合。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人的可汗也先突袭骚扰明朝边境,入侵大同、宣府、辽东、甘肃等地。明英宗率兵亲征,明军战败,瓦剌蒙古军于土木堡俘虏明英宗,史称为“土木之变”。

同年十月,也先进围北京,攻城不下,与明朝签订城下之盟,明朝承诺恢复边贸。为了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瓦剌人放回明英宗,并复遣使向明朝通贡。

瓦剌也先可汗继续使用元朝的称号,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并建年号“添元”。

瓦剌人分为四大部落,包括: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一些小部落。

也先可汗死后,瓦剌盟主部落是和硕特,因为其首领是蒙古黄金家族的支脉,所以其它部落依附于它。

明末崇祯九年(1635),瓦剌(卫拉特)盟主固始汗遣使至满清人的盛京贡马匹、方物,表示归顺后金,瓦剌人此后归顺满清。瓦剌蒙古军作为八旗部队之蒙古部落参与了满清灭明朝的战争。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