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和林格尔的历史
和林格尔,是蒙古语,汉语意思为“二十家子”或“二十间房子”。在清朝康熙年间,朝廷在今县城地设置驿站,当时蒙古族牧民称其为“和林格尔”。
和林格尔,是蒙古语,汉语意思为“二十家子”或“二十间房子”。在清朝康熙年间,朝廷在今县城地设置驿站,当时蒙古族牧民称其为“和林格尔”;一说是因为所派二十名人员携带家眷来此建驿站,故名为“二十家子”;一说是因为盖有二十间房子作为驿站人员和接待用房,故称为“二十间房子”。此后,这里形成城镇,遂以“和林格尔”命名。
和林格尔县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朝时,和林格尔属于云中郡辖地;西汉时,这里设置为定襄郡,郡治在盛乐(今盛乐镇);东汉至晋朝时,这里为鲜卑拓跋氏辖地,鲜卑族建立北魏后,拓跋珪先立都盛乐城,12年后迁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都设置为云中郡,也称朔州,后又该置为盛乐郡,领归顺、还安两县;隋朝时,在此设置定襄郡,公元584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建立突厥国,建筑大利城(今城关镇南园子),建都18年。

唐朝贞观年间,先后设置为云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唐末五代十国时,和林格尔属于辽国;元代时,设置为丰州,属于大同路;明朝洪武年间,设置为玉林、林川二卫,到明朝嘉靖年间,土默特俺答汗驻牧丰州滩,和林格尔一带为蒙古族各部落散居和狩猎之地;清康熙年间,在今县城地设置西路驿站;到雍正时,设置为和林格尔笔帖士,乾隆时设置为协理通判,隶属山西朔平府;公元1865年,设置和林格尔厅;公元1912年,改为县署知事;1922年,改为县政府,隶属绥远特别区(1929年改称绥远省)。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警备六团在这里建立“和(林)右(玉)清(水河)”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内,还建立了中共工委和民主政府。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电令贺龙、关向应、滕俊情成立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绥南地委,开展抗日战争;1948年,杨成武率部打响归绥战役,和林格尔是老区后方,支援前线部队。解放战争年代,在老根据地羊群沟,先后与山西省的右玉,乌盟的凉城和呼市的清水河、托克托并称为中共和右清工委和右清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绥远和平解放后,在和林格尔建立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先属绥南专署、萨县专署,后归平地泉行政区、乌兰察布盟公署管辖;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归呼和浩特市。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关于我们
微信公号:内蒙风物
微信客服:内蒙风物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