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乐 —— 呼和浩特的魏晋古城
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境内有一座古城遗址,名为“盛乐”,是南北朝拓跋鲜卑代政权时期的北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境内有一座古城遗址,名为“盛乐”,是南北朝拓跋鲜卑代政权时期的北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乐历史
盛乐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期文章介绍的云中郡初建年代。西汉时期,朝廷将云中郡拆分为为云中和定襄两郡,盛乐县就是定襄郡的管辖区;东汉时期,盛乐又划归云中郡管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定襄、云中被“乔迁”至今山西省境内,盛乐地区被“弃之荒外”。

直到魏晋时期,公元260年前后,鲜卑族拓跋部落迁居盛乐,由游牧民族崛起,建立代国并定都这里,盛乐城盛衰延续长达将近300年。

之后拓跋珪改代政权为魏(史称北魏),建国称帝,将都城由盛乐迁到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盛乐城逐步失去其都城的作用,但仍属北魏重镇。自始祖拓跋力微以下,有十几位首领和皇后在盛乐去世。

隋朝时期,盛乐地区筑起为突厥民族居住的大利城。
唐朝先后将盛乐地区改置为云中都护府、单于大都护府、振武军城。
辽代又将这里设置振武县,金改镇。

盛乐古城穿越历史年代,承载着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地理位置
盛乐古城座落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上土城子村北。

古城南接东西摩天岭群山,北连土默川平原,至阴山仅100多里,东到黄河200多里,是连接关内至阴山南北的要冲之地,多代王朝在此驻兵设治,历经沧桑。

多条河流环绕盛乐古城,中陵水(浑河)流经盛乐南部山区全境入黄河,荒干水(大黑河)、白渠水(茶坊河)、金河(宝贝河)都由芒干水汇入黄河,这几大支流使盛乐地域成为塞外水草丰美的地方。

同时盛乐城距离重要战略物资--“盐”的出产地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也仅仅只有80里。
◎地理位置
盛乐古城座落于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上土城子村北。

古城南接东西摩天岭群山,北连土默川平原,至阴山仅100多里,东到黄河200多里,是连接关内至阴山南北的要冲之地,多代王朝在此驻兵设治,历经沧桑。

多条河流环绕盛乐古城,中陵水(浑河)流经盛乐南部山区全境入黄河,荒干水(大黑河)、白渠水(茶坊河)、金河(宝贝河)都由芒干水汇入黄河,这几大支流使盛乐地域成为塞外水草丰美的地方。

同时盛乐城距离重要战略物资--“盐”的出产地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也仅仅只有80里。




◎古城遗址



盛乐古城遗址城址,平面大体为南北较长的五边形,大约东西1550米宽,南北2250米长。城墙残垣最高有5米,最低有1.2米。

古城分南北两大区。

南区为汉代盛乐古城。古城区南北长650米,其中西部城区下面叠压一座小城,大略为方城,南北长470米,西南角被河冲刷。

魏晋时拓跋鲜卑的盛乐古城遗址在北区内,北区面积较大,城址中央有一土丘,称为大煤山。城内街道依稀可辨。东西大街从大煤山前通过,连接东西城门。南街正对大煤山,北街在大煤山东侧直抵北门。南街西边有一台基,称为小煤山,上面留有建筑痕迹。

在盛乐古城及其周边墓葬区,考古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战国至元明各个时代的文化遗存,现存的古城遗址,城廊清晰、城垣雄伟,是北魏盛乐鲜卑文化的主要地上遗存。

通过考古发掘得知,古城遗址西、南、北、中四部分的历史年代不尽相同。西城为春秋时期文化遗存;南城地层内含春秋、战国、两汉以及北魏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城含 战国、汉、魏晋、唐、辽金元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地层堆积较为复杂;北城地层堆积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为隋唐时期文化遗存。

盛乐古城城北是唐代单于都护府遗址,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周围约8公里,现今残存城墙高约6米,东门及瓮城遗迹还很清楚。城内建筑遗迹甚多,地下蕴藏文物也甚丰富。城外唐墓较多,历年均有所发现,出土有墓志等文物。
◎盛乐博物馆
盛乐古城遗址旁边 ,是一座专题小型博物馆--盛乐博物馆。博物馆是半地下覆土式,以青砖和通过提炼北魏文化元素而特制的“佛像砖”作为墙体材料,整体形象厚重、简明,是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盛乐博物馆是中国首座鲜卑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集中展现了鲜卑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历经14帝140年的辉煌历史。博物馆有五个展厅:和林格尔春秋史通展、鲜卑历史文化专题展、东汉壁画墓复原陈列展、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展厅、盛乐古城出土文物珍宝展。

盛乐博物馆的汇集文物保护、文化开发、商业旅游于一体,值得一去。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关于我们
微信公号:内蒙风物
微信客服:内蒙风物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