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这里是草原》地区介绍(2)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10-01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级市。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277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面积的21.4%,占中国版图的1/40,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33.32公里的边境线,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253.01万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252.9亿元。
呼伦贝尔市拥有12.6万平方公里森林、10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构成了中国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2012年7月9日入选国家森林城市,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2018年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境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
境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
中文名称 呼伦贝尔
外文名称 Hulun Buir
别 名 呼伦贝尔市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下辖地区 2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4个旗、3个自治旗
政府驻地 海拉尔区
电话区号 0470
邮政区码 021000
外文名称 Hulun Buir
别 名 呼伦贝尔市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下辖地区 2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4个旗、3个自治旗
政府驻地 海拉尔区
电话区号 0470
邮政区码 021000
地理位置 中国东北、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面 积 25.2777万平方千米
人 口 253.01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方 言 汉语东北官话,蒙古语巴尔虎土语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湖,贝尔湖,满洲里国门,金帐汗蒙古部落
机 场 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海 拉尔站、满洲里站等 车牌代码 蒙E
行政区划代码 150700
地区生产总值 1252.9亿元(2018年)
面 积 25.2777万平方千米
人 口 253.01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方 言 汉语东北官话,蒙古语巴尔虎土语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湖,贝尔湖,满洲里国门,金帐汗蒙古部落
机 场 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满洲里西郊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海 拉尔站、满洲里站等 车牌代码 蒙E
行政区划代码 150700
地区生产总值 1252.9亿元(2018年)
历史沿革
在远古时期,古人类--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
一世纪,活动在鄂伦春旗一带的拓跋鲜卑族“南迁大泽”(即呼伦湖),取代了匈奴的统治,建立了鲜卑部落联盟。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鲜卑人的余部室韦部落和回纥、突厥、黠戛斯以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族相继征战和统治呼伦贝尔之时,蒙古诸部在呼伦贝尔悄然兴起。
八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迁移至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发源地肯特山区。12世纪,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从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个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民族--蒙古族。蒙古帝国建立后,实行“领户分封制”。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匈奴族征服东胡族,统一了北方草原,呼伦贝尔地区属其三部领地之一的左贤王庭辖地。
一世纪,活动在鄂伦春旗一带的拓跋鲜卑族“南迁大泽”(即呼伦湖),取代了匈奴的统治,建立了鲜卑部落联盟。由此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鲜卑人的余部室韦部落和回纥、突厥、黠戛斯以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族相继征战和统治呼伦贝尔之时,蒙古诸部在呼伦贝尔悄然兴起。
八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的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兀室韦部迁移至斡难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发源地肯特山区。12世纪,当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在这里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打破了长期几个大部落势力均衡的局面,最后统一了蒙古高原。从此,北方草原上形成了一个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共同特点的民族--蒙古族。蒙古帝国建立后,实行“领户分封制”。
蒙古太祖九年(1214年),成吉思汗将呼伦贝尔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他的大弟拙赤.哈撒尔(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古城便是他的故都),其余部分分封给他的二弟合赤温.额勒赤及外戚德薛禅家族,岭东地区分封给他的幼弟帖木歌.斡赤斤。元朝建立后,创立行省制。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管辖。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后裔,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建立后归黑龙江将军节制。由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勇猛善战,镇守着边疆,为防御沙俄入侵,保障驿站畅通,维护边疆安宁做出了贡献。
岭西地区曾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九年(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民国九年(1920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节制,仍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胪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同时设雅鲁县,布西县,直属黑龙江省。
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纳文慕仁省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纳文慕仁盟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地区划入岭北行省和林路管辖,岭东划入中书省泰宁路和辽阳行省山北辽东路管辖。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先后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是元顺帝的后裔和成吉思汗大弟后裔,直至归附后金。
清朝建立后归黑龙江将军节制。由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人组成的布特哈八旗兵、索伦八旗兵和巴尔虎八旗兵,勇猛善战,镇守着边疆,为防御沙俄入侵,保障驿站畅通,维护边疆安宁做出了贡献。
岭西地区曾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九年(1920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民国九年(1920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节制,仍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胪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同时设雅鲁县,布西县,直属黑龙江省。
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在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省。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纳文慕仁省改称纳文慕仁盟,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纳文慕仁盟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归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1949年4月,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呼纳盟的区域与2001年成立的呼伦贝尔市的区域大致重合。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 ,简称东部行署 ,署址设在乌兰浩特。同时撤销原哲里木、兴安、呼纳三个盟的建制,其中原呼纳盟的海拉尔、满洲里、乌兰浩特变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 ,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改称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
1957年2月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设行政公署于海拉尔市,改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
1958年8月20日,内蒙古党委批复呼伦贝尔盟乌兰浩特市并入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1964年7月20日改为乌兰浩特(镇级),隶属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
1965年8月,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归哲里木盟(后撤盟改设通辽市)。
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利机构,行使原呼盟行政公署职权。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但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管辖。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辖2市、12旗。
1970年4月,将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7月的原行政区划,将时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吉林省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从7月1日起正式变更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分出乌兰浩特市,呼伦贝尔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乌兰浩特市和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归兴安盟。同年,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直至2001年撤盟设市。
2001年10月10日,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县级海拉尔市设立海拉尔区。
2013年3月6日,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以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备案,由满洲里市代管。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 ,简称东部行署 ,署址设在乌兰浩特。同时撤销原哲里木、兴安、呼纳三个盟的建制,其中原呼纳盟的海拉尔、满洲里、乌兰浩特变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其工作委托东部行署代管。
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 ,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改称呼伦贝尔盟,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作为一级政权,直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盟政府设在海拉尔市。
1957年2月21日,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1958年6月1日,撤销呼伦贝尔盟人民委员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派出机构,设行政公署于海拉尔市,改称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 。
1958年8月20日,内蒙古党委批复呼伦贝尔盟乌兰浩特市并入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1964年7月20日改为乌兰浩特(镇级),隶属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前旗。
1965年8月,呼伦贝尔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归哲里木盟(后撤盟改设通辽市)。
1967年12月20日,建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为临时权利机构,行使原呼盟行政公署职权。
1969年7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但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管辖。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辖2市、12旗。
1970年4月,将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归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1979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7月的原行政区划,将时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吉林省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从7月1日起正式变更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1980年7月,恢复兴安盟建制:科尔沁右翼前旗分出乌兰浩特市,呼伦贝尔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乌兰浩特市和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归兴安盟。同年,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呼伦贝尔盟行政公署直至2001年撤盟设市。
2001年10月10日,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撤销县级海拉尔市设立海拉尔区。
2013年3月6日,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扎赉诺尔矿区以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备案,由满洲里市代管。
饮食
呼伦贝尔大部分人还保留着原籍的习惯,主食有粥、面条、馒头、米饭等。但在岭西普遍喝奶茶、食牛羊肉,这些均与该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同胞一样,所不同的是汉族人家都多吃一些蔬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无论岭东岭西,稻米饭已成为主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地区的饮食文化逐渐开放,与中国的饮食文化相融,各市区都已出现了一些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饭馆。
民间艺术
在呼伦贝尔的城镇、农区、林区中汉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一般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和农村的闲暇季节,群众文娱活动较活跃。形式主要有秧歌、二人转、单出头表演和冰雕、冰灯、彩灯展览等,城市还兴起了焰火晚会。
秧歌
呼伦贝尔秧歌表演的形式有舞龙灯、腰鼓、踩高跷、跑驴、划旱船、担花篮、大头娃、耍狮子、戏曲人物的扮相造型等。有些秧歌中穿插活报剧表演。表演者浓妆艳抹,形象夸张,服装五光十色,鲜艳夺目。男女均穿绸缎衣裤,腰系彩绸。锣鼓队多为男子,身着彩色绸服,头扎白羊肚手巾。有些秧歌的内容增加了武术、服饰表演和健美操表演等。秧歌成为城镇、农村和林区群众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
冰雕、彩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每年元旦、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呼伦贝尔的城镇、林区都有利用河流的天然冰块进行雕刻造型的艺术展览。每到冬季,各种造型的冰雕作品相继问世,有人物、动物、建筑物、风景等作品。
华俄后裔民间舞蹈
在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及海拉尔的华俄后裔中,保持着传统的俄罗斯族民间舞蹈。有单人、双人和集体表演的“希卜里哈”、“巴达罕拉娜”、“嘎巴乔克”、“灭斜斯”、“奥吉诺其卡”、“茨冈内卡”(译音)等。舞曲有“希卜里哈”、“那林琴卡”、“累塞”、“嘎巴乔克”、“灭斜斯”等,舞步多变,跺脚较多,单人舞蹈腿部技巧很高。每个舞蹈都配有固定的舞曲,一般只用手风琴伴奏,有些集体舞还加伴唱。
伊慕额节
呼伦贝尔独有节日“伊慕额”,蒙语“丰收”之意,顾名思义,伊慕额节也就是丰收节,在每年5月22日。这时草原上的羊、牛、马和骆驼刚接完春羔,一片生气勃勃的丰收景象。牧民们用刀将母羔左耳抿出豁口,放回大群;未被留种的公羊则被阉割成羯羊;还要为年满2岁的马驹打上烙印。
米阔鲁节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日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日。米阔鲁节在每年5月下旬举行,其内容和形式与“伊慕额节”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劳动完毕要举行宴会,欢庆丰收。
瑟宾节
“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以图腾为特征,16世纪鄂温克人信仰萨满教后逐渐消失。1994年6月18日,建国后首届“瑟宾”节在巴彦胡硕敖包山举行,主要内容有鄂温克民族歌舞表演等。此后6月18日就成为鄂温克族的“瑟宾”节。
篝火节
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由来已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对于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例如: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不许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等。
著名人物
郭道甫,为呼伦贝尔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和内蒙古的教育事业与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布仁巴雅尔,著名蒙古族歌手。
乌兰托娅,著名女歌手。
姜风鸣,原全国学联副主席。
宝音德力格尔,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
张秋歌,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通福,达斡尔族著名音乐家。
婉容,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
白岩松,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布仁巴雅尔,著名蒙古族歌手。
乌兰托娅,著名女歌手。
姜风鸣,原全国学联副主席。
宝音德力格尔,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
张秋歌,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通福,达斡尔族著名音乐家。
婉容,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