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这里是草原》地区介绍(1)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10-01
呼和浩特,通称呼市,旧称归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呼和浩特,通称呼市,旧称归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北方沿边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内蒙古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1个旗,总面积1722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2.6万人,城镇人口218.3万人,城镇化率69.8%。
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北部边疆、欧亚大陆内部,是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市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2018年12月,被评为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北部边疆、欧亚大陆内部,是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开放的重要沿边开放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市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2018年12月,被评为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中文名:呼和浩特
外文名:Hohhot
别名: 呼市、归绥、青城、云中、中国乳都
行政区划代码:1501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地区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面积:17224 km²
下辖地区: 4个区、4个县、1个旗
政府驻地:新城区
电话区号:0471
邮政区码:010000
外文名:Hohhot
别名: 呼市、归绥、青城、云中、中国乳都
行政区划代码:1501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地区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面积:17224 km²
下辖地区: 4个区、4个县、1个旗
政府驻地:新城区
电话区号:0471
邮政区码:010000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312.6万(2018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大召,席力图召,清真大寺,昭君墓,哈素海,五塔寺,将军衙署等
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
火车站: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
车牌代码:蒙A
地区生产总值:2791.5亿元(2019年)
方言:晋语-张呼片,北京官话-朝峰片,蒙古语-察哈尔土语
市树市花:油松、丁香
市歌:《呼和浩特草原的天堂》
高等学府: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人均收入:40220元(2016年)
人口数量:312.6万(2018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大召,席力图召,清真大寺,昭君墓,哈素海,五塔寺,将军衙署等
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
火车站: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
车牌代码:蒙A
地区生产总值:2791.5亿元(2019年)
方言:晋语-张呼片,北京官话-朝峰片,蒙古语-察哈尔土语
市树市花:油松、丁香
市歌:《呼和浩特草原的天堂》
高等学府: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人均收入:40220元(2016年)
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文明起源于大窑文化,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千米,在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境。
西汉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塔利村(旧称“塔布陀罗亥”,蒙古语译音)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其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盛乐经济园区西)。
唐代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唐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是旅蒙商家互市之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境。
西汉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塔利村(旧称“塔布陀罗亥”,蒙古语译音)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其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盛乐经济园区西)。
唐代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唐王朝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
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呼和浩特仍称丰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也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州邑之一。
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元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
1368年(洪武元年),元亡明兴,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岭北地区,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十三大塞王辖区,并命朱棣惠妃的父亲皇亲把都帖木儿镇守。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驻守,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1464)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
1572年(明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1581年(明万历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蒙古语为库库和屯。明王朝赐名为“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初,三娘子城焚毁。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包围了原城东、南、西三面。后又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元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
1368年(洪武元年),元亡明兴,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岭北地区,明朝在漠南地区先后设置了卫所40多处,分别为十三大塞王辖区,并命朱棣惠妃的父亲皇亲把都帖木儿镇守。土木堡之变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驻守,鞑靼在天顺年间(1457-1464)开始有规模地进入河套。
1572年(明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1581年(明万历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蒙古语为库库和屯。明王朝赐名为“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初,三娘子城焚毁。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包围了原城东、南、西三面。后又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寇投降后,复称归绥市。
1949年9月19日,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国民党将领董其武,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部起义,绥远省及省会归绥获得和平解放。
1950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时,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驻察素齐)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
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的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
1949年9月19日,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国民党将领董其武,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部起义,绥远省及省会归绥获得和平解放。
1950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时,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驻察素齐)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
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的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的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
方言
晋语,内蒙古西部区本地,张家口-呼和浩特片方言,回民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的讲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
呼和浩特普通话,简称呼普,新城话,属北京官话,是带有本地话口音的普通话。
蒙古语,标准蒙古语,即内蒙古察哈尔土语,正蓝旗方言。
呼和浩特普通话,简称呼普,新城话,属北京官话,是带有本地话口音的普通话。
蒙古语,标准蒙古语,即内蒙古察哈尔土语,正蓝旗方言。
宗教
呼和浩特有7种宗教:喇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各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主要是回族,还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族;信仰天主教的民族主要是汉族;信仰东正教的主要是俄罗斯族;信仰汉传佛教的主要是汉族;信仰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藏、土、裕固、门巴等民族也有信仰喇嘛教的。著名的喇嘛教寺庙有呼和浩特的在呼和浩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著名的寺庙有召、席力图召、观音庙、太清宫、清真大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
饮食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其餐饮特色别具风味,如蒙古奶食品、蒙古奶酒、蒙古手把肉、蒙古面点等,也可以到草原气息浓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小米等多种谷类、野味。这里最具特色的食品除了奶制品外,肉类食品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肠、肉肠、羊杂碎、稍麦(烧麦)、焙子、莜面、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馓子,牛肉干等,还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的托县炖鱼、和林炖羊肉等也闻名于呼和浩特地区。
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所以也同样吸收了山西、陕西的一些特色,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饸饹面、剔鱼子、煮鱼等等。
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肠、肉肠、羊杂碎、稍麦(烧麦)、焙子、莜面、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馓子,牛肉干等,还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的托县炖鱼、和林炖羊肉等也闻名于呼和浩特地区。
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所以也同样吸收了山西、陕西的一些特色,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饸饹面、剔鱼子、煮鱼等等。
节庆
内蒙古草原旅游节是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融经贸洽谈、物资交流和竞技比赛、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有摩托车队、骆驼队、马术队、武术队、安代舞、摔跤等表演节目,除了这些还有敖包祭祀,成吉思汗陵祭祀等蒙古传统祭祀活动。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每两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一次,有时与内蒙草原旅游节、内蒙那达慕大会(蒙古游戏节)同时举行,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创意始于1998年。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成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进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每两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一次,有时与内蒙草原旅游节、内蒙那达慕大会(蒙古游戏节)同时举行,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创意始于1998年。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成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进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名称由来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城”,其中“呼和”为青色的意思,“浩特”为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区北依大青山,故得名。呼和浩特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蒙古文的《俺答汗传》中,书中记载:“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即阿勒坦汗),在水公猴年(藏历,即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剌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哈剌兀那”,蒙古语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称作“哈朗兀”、“喀朗乌”、“漠喀喇”等,即今大青山。“哈屯河”,为呼市西北乌素图谷汇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绥远通志稿》中之“札达海河”。《俺答汗传》中的呼和浩特之称,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记载。
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1954年4月25日起,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1954年4月25日起,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地域文化
呼和浩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结合体,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影响,文化历史遗迹无一不体现北方民族特有的朴实、豪放、大气的特征。有专门的蒙古语学校、歌舞艺术表演的乌兰牧旗,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服装表演等等,非常有特色。蒙古族典型的乐器马头琴奏出的悠扬乐曲,伴随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声,使人回味悠长。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