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青城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7-07
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她与呼和浩特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
昭君墓,又称“青冢”,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座落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发生在呼和浩特大黑河,这里的人们管昭君尊称为昭君娘娘。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昭君青铜塑像。这是座高3.95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昭君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昭君温柔秀丽,柔中带刚;呼韩邪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昭君夫妇并骑的马头朝向西方,这和昭君出塞的路线有关,公元前33年他们是从从西安出发向西走,行至甘肃省庆阳县,然后经陕西榆林,内蒙东胜、杭锦旗、包头市,所以马头朝西了。

形容一个女子相貌出众,我们会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样的语句,其中“落雁”便是形容王昭君。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

在全国范围内,昭君文化最浓厚的地方当属呼和浩特。
共和国副主席董老为昭君题词碑。该碑文是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参观昭君墓时写的,全诗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董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肯定了昭君和亲使者的功绩。

这首诗被镌刻在石碑上,立于昭君墓前,为名播四海的昭君墓添了深邃意境。

从2016年10月起,昭君博物院开始改扩建工程,并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新馆经过了四次扩建,将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95亩增加到了683.5亩。
新建馆区是在一条中轴线上建立的,所对称的是董老碑、玉像、青冢以及凉亭。左手边是匈奴文化博物馆,右手边是昭君文化博物馆,两个展馆在地势上要低于青冢,这表示对青冢的一种敬意。

全馆分为三个展区,新建馆区、游园区、陵寝区。其中还新增了全世界仅有的,介绍匈奴与和亲文化的博物馆,内有3000多件文物,并结合大量高科技,有灯光、雕塑、5D影院、单于大帐等景点。

“一曲琵琶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昭君文化源渊流长、博大精深。正如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的赞美:“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今天的昭君墓,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其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名扬世界的旅游胜地。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