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寨石窟《中国国家地理》内蒙古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榜单(37)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25
阿尔寨石窟是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硕果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遗迹”,俗称“百眼窑”,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建筑群。
阿尔寨石窟是中国长城以北草原地区“硕果仅存的晚期佛教石窟遗迹”,俗称“百眼窑”,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发现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建筑群。
据初步研究,该石窟开凿于西夏时期,盛于元朝,至明代还在延续使用。窟内现存近千平方米的彩绘壁画,大部分壁画属藏传佛教系统,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
它至今还是一个“谜”。在茫茫大漠草原怀抱之中的一块丘陵地上,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该山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山高出周围地表面约40余米。山虽小,但岩壁陡峭,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侵蚀,岩石疏松,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坏。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这些石窟不很规则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在石壁的中上部,还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点缀在大石窟之间。
据初步研究,该石窟开凿于西夏时期,盛于元朝,至明代还在延续使用。窟内现存近千平方米的彩绘壁画,大部分壁画属藏传佛教系统,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
它至今还是一个“谜”。在茫茫大漠草原怀抱之中的一块丘陵地上,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该山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00米,山高出周围地表面约40余米。山虽小,但岩壁陡峭,在险峻的峭壁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风吹雨打自然风化侵蚀,岩石疏松,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坏。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这些石窟不很规则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在石壁的中上部,还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点缀在大石窟之间。
石窟的构造规模,有大、中、小三种,均为方形。大型石窟只见一座,位于南壁正中,门向南,可能为该山主窟,内部已经坍塌。根据门外可见的雕凿痕迹来推断,窟檐和门框可能为木建筑结构。门外有台阶,可直达山下,并可向左右两方通往其他洞窟,但均遭破坏。其余石窟均分布于主窟两侧。中型石窟,长宽一般为4.5×4.5米,高2.5米,窟室方正,前壁正中凿拱形门,后壁正中雕出主佛龛两侧布有上下两排佛龛;左右两侧壁(即东西两壁)也对称地雕凿有佛龛两排。
窟顶有部分佛像绘画保留。窟顶正中雕出64×64厘米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内有坐佛画像及其他彩绘。有的藻井呈迭涩的方形。小型石窟,长宽一般为3×3米,高1.5米,由洞口进深为4.65米。周壁制作平整,人工凿痕规整有序,佛龛窟壁抹泥刷白,绘有彩画,但大部已风化剥落。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绘彩画佛像,周围隐约有藏、蒙两种文字。有的窟门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山的顶部成一平地,有建筑遗迹残存,但其布局已辨别不清。在山坡与山脚下,也有绿琉璃瓦、砖、瓦当及次瓷片等遗物,可能是从山顶或山壁石窟中塌落下来的。
这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百眼窟”,一座小小的孤山,许多神奇的石窟,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又扑朔迷离的绘画雕刻的艺术宫殿。这究竟是什么时代遗留下来的奇迹?有人据石窟的构造、石塔的造形与残存壁画的内容,推断其为元代或元代稍晚时期的遗作,但难于确证。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精巧的艺术,都足以令今天的人们惊奇、感叹不已。
窟顶有部分佛像绘画保留。窟顶正中雕出64×64厘米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内有坐佛画像及其他彩绘。有的藻井呈迭涩的方形。小型石窟,长宽一般为3×3米,高1.5米,由洞口进深为4.65米。周壁制作平整,人工凿痕规整有序,佛龛窟壁抹泥刷白,绘有彩画,但大部已风化剥落。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绘彩画佛像,周围隐约有藏、蒙两种文字。有的窟门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山的顶部成一平地,有建筑遗迹残存,但其布局已辨别不清。在山坡与山脚下,也有绿琉璃瓦、砖、瓦当及次瓷片等遗物,可能是从山顶或山壁石窟中塌落下来的。
这就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百眼窟”,一座小小的孤山,许多神奇的石窟,共同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又扑朔迷离的绘画雕刻的艺术宫殿。这究竟是什么时代遗留下来的奇迹?有人据石窟的构造、石塔的造形与残存壁画的内容,推断其为元代或元代稍晚时期的遗作,但难于确证。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精巧的艺术,都足以令今天的人们惊奇、感叹不已。
石窟布局
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阿尔寨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期,以西夏、蒙元时期最盛,明末佛寺毁于林丹汗西征鄂尔多斯之役。阿尔寨石窟目前仍有近千幅壁画得以保留。其中成吉思汗遗迹,喇嘛教文化艺术,以及回鹘蒙古文、梵文、藏文榜题等,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可惜尚未为世人所知。
蒙元时期是阿尔寨石窟的全盛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南征西夏时,曾在阿尔寨地区活动过。灭西夏之后,阿尔寨石窟即为蒙古人祀佛之地,又为祭礼成吉思汗之所。因此,在山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寺庙,用于佛事和祭祀。
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108眼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的,前方一里以外据说有树立成吉思汗箭靶处,至今仍可寻到。
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108眼石窟中,这眼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唯独这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所凿的,前方一里以外据说有树立成吉思汗箭靶处,至今仍可寻到。
在第28号窟中,有一幅壁画值得认真研究,这幅壁画是“成吉思汗安葬图”。它为梯型结构,最上面两层绘有山川、河流、原野,并在突出位置绘有两军对垒、激烈作战的场景,应是表现成吉思汗征西夏作战时的场面。第三层左侧绘有若干匹白马,一匹褐红色马及若干峰骆驼,表现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猎野马时,所乘“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左侧有一间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人,似在垂首痛苦,那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的画面。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西北处,有一人工开凿的坑道,下连一石窟,据介绍是成吉思汗养伤眼窟是从地面下挖然后开凿的。这眼窟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否此窟即为图中之墓葬,曾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灵之所呢?
阿尔寨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瑰丽多彩,是该石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石窟中的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为矿物质颜料,经历了数百年仍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也有仅以黑色线条白描的,似为未来得及上颜色的未完成之作,但也可看出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十分难能可贵。
阿尔寨石窟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具有较大规模的、坐落于内蒙古草原的石窟,仅此一座。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西北处,有一人工开凿的坑道,下连一石窟,据介绍是成吉思汗养伤眼窟是从地面下挖然后开凿的。这眼窟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否此窟即为图中之墓葬,曾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灵之所呢?
阿尔寨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瑰丽多彩,是该石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石窟中的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为矿物质颜料,经历了数百年仍斑斓如新,实属弥足珍贵。也有仅以黑色线条白描的,似为未来得及上颜色的未完成之作,但也可看出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十分难能可贵。
阿尔寨石窟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具有较大规模的、坐落于内蒙古草原的石窟,仅此一座。
石窟壁画
石窟中的近千幅壁画,历史悠久,瑰丽多彩,是该窟最有价值的文化艺术遗产。壁画多为彩色,以绿、红、黑、蓝、白、黄为主,颜料为矿物质,历经数百年仍斑斓如新。也有仅以黑色线条描绘,似尚未完成之作。其中密宗法王图、从一男一女至五男一女的男女双修图、西夏释迦牟尼及供养菩萨像、元代礼佛图等有重要的宗教、艺术价值。壁画风格表明阿尔寨石窟曾是黑教、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各大流派的汇聚地,展现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的历史,也为研究北魏经西夏、蒙元乃至明代藏传佛教各派的宗教仪规、信仰内容提供了宝贵依据。
窟内现存的藏文、回鹘蒙古文榜题,反映了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阿尔寨石窟有“草原上的敦煌”之称,在中国石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有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的世俗壁画,又以《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图》 、《蒙古帝王葬丧图》最为珍贵。壁画上附有绘画内容的文字包括藏文、回鹘蒙文和梵文,反映古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状况,特别是早期回鹘蒙古文榜题,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遗址。
另外,有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的世俗壁画,又以《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图》 、《蒙古帝王葬丧图》最为珍贵。壁画上附有绘画内容的文字包括藏文、回鹘蒙文和梵文,反映古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状况,特别是早期回鹘蒙古文榜题,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遗址。
石窟考证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专家研究证实,成吉思汗在1226年第六次征伐西夏时的总指挥部,设在位于内蒙古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
以往学术界对成吉思汗征西夏的行军路线争论颇多,有的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没有到过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等专家近年来通过对阿尔寨石窟及周边地区考察,发现成吉思汗第六次征西夏时,其主力部队是在阿尔寨石窟地区集中的,成吉思汗还曾在这里养过伤。
以往学术界对成吉思汗征西夏的行军路线争论颇多,有的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没有到过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等专家近年来通过对阿尔寨石窟及周边地区考察,发现成吉思汗第六次征西夏时,其主力部队是在阿尔寨石窟地区集中的,成吉思汗还曾在这里养过伤。
巴图吉日嘎拉等专家在阿尔寨石窟及周围发现了成吉思汗到过这里的许多物证。在阿尔寨石窟以东20多公里处有80多眼深井,间距约为10余米,井深数丈。查阅史料获知,这便是《蒙古秘史》中两次提到的“翁浑--答兰--忽都黑”。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在这一带驻军几万(战马更众),如果没有众多水井是不能解决军卒和战马饮水问题的。
此外,《蒙古秘史》中还记载成吉思汗在“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时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养伤。据考证,“阿尔不合”即今阿尔寨石窟所处的阿尔巴斯山;“搠斡儿合惕”译成汉文为“多窟汇聚”,就是阿尔寨石窟。《蒙古秘史》详细记载了成吉思汗在此养伤、召集众将开会,并不顾伤痛初愈率军在贺兰山大败西夏军的全部过程。
在阿尔寨石窟第31号窟中,专家们还发现一幅大型祭祀图壁画。专家认定,这幅壁画的内容是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和4个儿子被后人祭祀的场面。
巴图吉日嘎拉说,阿尔寨石窟因成吉思汗和夫人也遂征西夏时在此处养伤,并议定军国大计,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蒙古贵族纪念并祭祀成吉思汗及其家人的圣地。它也是成吉思汗转战一生的历史中既有地名又有准确地点的活动故址,其意义十分重要。
此外,《蒙古秘史》中还记载成吉思汗在“阿尔不合”地面围猎时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养伤。据考证,“阿尔不合”即今阿尔寨石窟所处的阿尔巴斯山;“搠斡儿合惕”译成汉文为“多窟汇聚”,就是阿尔寨石窟。《蒙古秘史》详细记载了成吉思汗在此养伤、召集众将开会,并不顾伤痛初愈率军在贺兰山大败西夏军的全部过程。
在阿尔寨石窟第31号窟中,专家们还发现一幅大型祭祀图壁画。专家认定,这幅壁画的内容是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和4个儿子被后人祭祀的场面。
巴图吉日嘎拉说,阿尔寨石窟因成吉思汗和夫人也遂征西夏时在此处养伤,并议定军国大计,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蒙古贵族纪念并祭祀成吉思汗及其家人的圣地。它也是成吉思汗转战一生的历史中既有地名又有准确地点的活动故址,其意义十分重要。
石窟史料
阿尔寨石窟寺的研究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史学价值和佛教文化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
阿尔寨石窟寺在中国北方,与其它石窟寺相比较它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它是在一个非常辽阔的草原上,突然凸起的一个山包,那么这个山包它有八十米高、三百多米宽、三百多米长。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坯砂岩山体的结构不是很好,容易遭到风化。另外最大的特点和不同,就是它里面的壁画内容。这个阿尔寨石窟寺里面的壁画,它反映了很多有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一些内容,正因为这点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阿尔寨石窟寺在中国北方,与其它石窟寺相比较它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它是在一个非常辽阔的草原上,突然凸起的一个山包,那么这个山包它有八十米高、三百多米宽、三百多米长。还有一个特点它是坯砂岩山体的结构不是很好,容易遭到风化。另外最大的特点和不同,就是它里面的壁画内容。这个阿尔寨石窟寺里面的壁画,它反映了很多有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一些内容,正因为这点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这幅壁画中,一尊藏传佛教密宗法王像,约占整个画面的五分之三,图的下部绘有100多位的各色人物。
这就是阿尔寨石窟寺中最珍贵的壁画之一,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图,经专家初步认定:这组图表现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及4个儿子,并排坐于高台之上,台下置放着供品,接受人们礼拜的情景。
在阿尔寨石窟寺的上部石窟中,还可以看到元代风格的网状壁画,上面整齐书写着回鹘蒙古文榜题,以及少量的梵文及藏文榜题,截止到目前,这是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它为研究中古蒙古文字语言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就是阿尔寨石窟寺中最珍贵的壁画之一,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图,经专家初步认定:这组图表现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及4个儿子,并排坐于高台之上,台下置放着供品,接受人们礼拜的情景。
在阿尔寨石窟寺的上部石窟中,还可以看到元代风格的网状壁画,上面整齐书写着回鹘蒙古文榜题,以及少量的梵文及藏文榜题,截止到目前,这是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它为研究中古蒙古文字语言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纵观中国佛教文化的历史,大型石窟建筑一般都出现于早期,据有关专家推断,阿尔寨石窟寺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十世纪左右,是1000多年前的佛教建筑群。
“这个石窟寺它的里面曾经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比如说,在西夏时期的、在元时期的很多宗教的内容。你比如说,有红教的、黄教的、黑教的、白教的、各种宗教兼容并存。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世俗方面的一些内容。这方面对于将来我们研究蒙古历史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文化、艺术和语言文字都提供了非常难得的一些资料。那么对于将来蒙古学的研究是一个推动,它将产生一个重要的影响。”
“这个石窟寺它的里面曾经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比如说,在西夏时期的、在元时期的很多宗教的内容。你比如说,有红教的、黄教的、黑教的、白教的、各种宗教兼容并存。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世俗方面的一些内容。这方面对于将来我们研究蒙古历史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文化、艺术和语言文字都提供了非常难得的一些资料。那么对于将来蒙古学的研究是一个推动,它将产生一个重要的影响。”
阿尔寨山顶上的庙宇和敖包遗址,传说是为了纪念成吉思汗而修建的,数百年来人们礼佛、祭祀的活动一直延续着。
阿尔寨石窟寺是唯一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既有佛及佛经故事,又有现实生活中伟大历史人物的具体内容的石窟;石窟内保留的中古佛教壁画内容,将成为研究中古时期蒙古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宝库。
阿尔寨石窟寺是唯一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既有佛及佛经故事,又有现实生活中伟大历史人物的具体内容的石窟;石窟内保留的中古佛教壁画内容,将成为研究中古时期蒙古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宝库。
石窟遗迹
阿尔寨石窟最晚从北朝时期成为礼佛之地以后,经隋唐及西夏,一直繁华不衰。在蒙古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前,阿尔寨石窟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王朝的众多寺院之一。当蒙古人成为世界征服者之后,阿尔寨石窟寺的政治地位已登峰造极,蒙古人在这里长期祭奠成吉思汗,在整个蒙古帝国时期,阿尔寨石窟寺一直是祭奠成吉思汗的几个不同性质的纪念堂之一。
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大汗即位等国家重大礼仪活动均依萨满教方式进行。后来,忽必烈汗迎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帝师,获得了国教地位的藏传佛教很快开始渗入国俗领域。到1276年时,“荐佛事于太庙,命即佛事处便大祭”。可见,“佛事”与国俗已经紧密相接共处大祭。
蒙元汗室曾绘制历代祖先画像以供祭奉,祖先画像当时被称为“御容”。《元史》详细记述了大都城内各个寺庙所奉大汗御容。大汗活着的时候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长逝后是社稷守护神,大汗所建寺庙必须供奉其御容并祈求冥福。总之,蒙元祖先祭祀已由国俗和佛事双方参与,香火不断。
最令人惊奇的是,阿尔寨28号窟内南壁入口右方画有成吉思汗御容图,大小为120厘米×50厘米。在这幅图上,成吉思汗等人以阿尔寨石窟为背景端坐中央,其周围绘有近百数各色人等。其构图与鄂尔多斯部祭奉的八白宫内自古相传之画非常相似;人物姿势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元代曼荼罗中的大汗和哈屯一模一样。
蒙元汗室曾绘制历代祖先画像以供祭奉,祖先画像当时被称为“御容”。《元史》详细记述了大都城内各个寺庙所奉大汗御容。大汗活着的时候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长逝后是社稷守护神,大汗所建寺庙必须供奉其御容并祈求冥福。总之,蒙元祖先祭祀已由国俗和佛事双方参与,香火不断。
最令人惊奇的是,阿尔寨28号窟内南壁入口右方画有成吉思汗御容图,大小为120厘米×50厘米。在这幅图上,成吉思汗等人以阿尔寨石窟为背景端坐中央,其周围绘有近百数各色人等。其构图与鄂尔多斯部祭奉的八白宫内自古相传之画非常相似;人物姿势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元代曼荼罗中的大汗和哈屯一模一样。
历史价值
阿尔寨石窟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瑰宝。具有较大规模的、坐落于内蒙古草原的石窟,仅此一座。石窟内有许多早期藏文、回鹘蒙古文榜题,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回鹘蒙古文榜题最多的一处遗址。
总体来看,阿尔寨石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众所周知,佛教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崛起和发展,曾起过重大影响。而佛教文化在草原土壤上生根发展,并与草原文化相互影响变通过程的许多细节尚有待于进一步揭示。有关阿尔寨石窟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无疑将为北方民族文化史,乃至大漠一带草原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总体来看,阿尔寨石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众所周知,佛教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崛起和发展,曾起过重大影响。而佛教文化在草原土壤上生根发展,并与草原文化相互影响变通过程的许多细节尚有待于进一步揭示。有关阿尔寨石窟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无疑将为北方民族文化史,乃至大漠一带草原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您可能感兴趣的
所属专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