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浩特城址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7-28
查干浩特古城址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境内,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始建于辽并沿用至明末期,是北元(蒙古君主朝代)末代皇帝—林丹汗(蒙古名力克登可汗)的京都。也是在蒙古人建造都城和定都的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城。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干浩特古城址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境内,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
查干浩特古城始建于辽并沿用至明末期,是北元(蒙古君主朝代)末代皇帝--林丹汗(蒙古名力克登可汗)的京都。也是在蒙古人建造都城和定都的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城。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干浩特古城始建于辽并沿用至明末期,是北元(蒙古君主朝代)末代皇帝--林丹汗(蒙古名力克登可汗)的京都。也是在蒙古人建造都城和定都的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城。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查干浩特,意为白色的城池。该遗址由东白城、白城、西白城、阿巴嘎山祭祀址及白城附近村落遗址等几部分组成,总面积69万平方米。
它利用棋盘山作为天然屏障,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坳处采用夯筑城墙,中心辟有宽10米的白城南门。
它利用棋盘山作为天然屏障,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坳处采用夯筑城墙,中心辟有宽10米的白城南门。
白城城址规模宏大,城市建筑布局主次分明,结构严谨。
白城的内城建以宫殿。中央宫殿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四周环以配殿,形成众星拱月式的格局。
在白城外城和内城共发现24块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柱础石,全部采用白色花岗岩制造,柱础正面和立面均经过磨刻或凿刻处理。城中出土有绿、黄色琉璃龙鳞纹残砖、绿釉筒瓦、高足杯、银锭等一批重要文物,充分显示出主人的权位之高。
白城的内城建以宫殿。中央宫殿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四周环以配殿,形成众星拱月式的格局。
在白城外城和内城共发现24块不同形状和规格的柱础石,全部采用白色花岗岩制造,柱础正面和立面均经过磨刻或凿刻处理。城中出土有绿、黄色琉璃龙鳞纹残砖、绿釉筒瓦、高足杯、银锭等一批重要文物,充分显示出主人的权位之高。
白城遗址附近共发现3处村落遗址,均分布着成排的房址。
在白城北部的阿巴嘎山坡上,分布着大片的墓葬群及阿巴嘎山祭祀遗址等多处遗迹,且保存较好。这些均对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白城北部的阿巴嘎山坡上,分布着大片的墓葬群及阿巴嘎山祭祀遗址等多处遗迹,且保存较好。这些均对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文物遗存
查干浩特城址平面呈方形,每边长约500米。夯筑土墙,残高0.9-1.5米。四面各开一门,外筑瓮城。四隅设角台。北墙有马面。城内发现建筑址三十余处,十字形街道与四门相连,宽8-10米。
遗址中采集到筒瓦、板瓦,灰陶卷沿盆、直口罐,铁锈花白瓷罐、茶釉瓮等残片;出土有绿、黄色琉璃龙鳞纹残砖、绿釉筒瓦、高足杯、银锭等文物。
城东北高地上有古墓群,已清理两座为土穴洞室墓,内置木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朝西,死者穿丝绸衣服。墓地上有景教墓顶石,属阿剌兀思系汪古人墓地。
遗址中采集到筒瓦、板瓦,灰陶卷沿盆、直口罐,铁锈花白瓷罐、茶釉瓮等残片;出土有绿、黄色琉璃龙鳞纹残砖、绿釉筒瓦、高足杯、银锭等文物。
城东北高地上有古墓群,已清理两座为土穴洞室墓,内置木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朝西,死者穿丝绸衣服。墓地上有景教墓顶石,属阿剌兀思系汪古人墓地。
您可能感兴趣的
所属专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