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架子遗址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7-24
马架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的文化遗址,是研究兴隆洼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存。马架子遗址遗址总面积56.05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马架子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架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的文化遗址,是研究兴隆洼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存。

马架子遗址遗址总面积56.05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

1982年被发现,1991年、1999年三次对该遗址进行复查,采集石器7件,手制素面夹沙黄褐、黑褐陶片,有口沿、器底,泥质陶片和铁器、瓷片等。

2013年5月,马架子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82年发现此遗址,1983年经调查确认该处为明代失尔兀赤卫所在地。1991年、1999年又经三次对该遗址进行复查,采集了石器7件(有尖状器2件、刮削器5件),手制素面夹沙黄褐、黑褐陶片,有口沿、器底,还采集到轮制泥质陶片,和铁器、瓷片等。

2000年3月6日,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发现一处距今4500年前面积达6万余平米的原始聚落遣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确认属“小河沿文化”,命名为“马架子遗址”。这一考古发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文物遗存
马架子遗址位于锡伯河北岸坡地上,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

在地表处发现有60余坐灰土圈,每座直径多在5--6米左右,大体上分作7--9排。均沿东北--西南方向排列。每座灰土圈代表着一座房址。

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砂褐陶筒形罐。素面陶占了大多数,个别的陶片上刻划有稀疏的短斜线纹。

石器数量较多,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数量较少,器物类型包含有锄形器、饼形器、环状器、斧、球、锛、管、磨盘、磨棒等。

专家认为这类遗存属于小河西文化类型。
小河西文化聚落分布在近河的坡地上,有马架子遗址,白音长汗遗址一期和查海遗址一期。从马架子遗址和白音长汗遗址一期和查海遗址一期比较来看,后两者差距较小,但与马架子遗址差距较大。白音长汗遗址一期和查海遗址一期具有两级社会组织。

马架子遗址则最起码代表着三级社会组织,每座房址为一级,每一排房址为二级,整个遗址为三级。据推算,马架子遗址60余座房址,总人数大约有240--360人左右,属于较大的聚落遗址。
遗址意义
大量文物资料,证明该遗址早在汉魏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直至辽金,一直有人类在这里定居,至明代1414年设军政统一的失尔兀赤卫。属奴尔干都司管辖。清代称“锡尔古臣”、清末称“希尔古差”代替,该遗址文化年代久远,是一处涵盖文化成份丰富的重要遗址,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