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井子遗址(大灰包遗址)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7-24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2009年考古六大发现之一。当初这里并不叫“二道井子遗址”,而是叫“大灰包”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之所以被俗称为“大灰包”,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2013年5月,二道井子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2009年考古六大发现之一。

当初这里并不叫“二道井子遗址”,而是叫“大灰包”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之所以被俗称为“大灰包”,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

2009年4月抢救性发掘面积达5200平方米。遗址堆积深厚,平均深度达8米。遗址中的房址上下叠压,部分房址坐落于城墙上。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另有少量玉器及青铜器等。

该遗址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保存极佳的“地面”为研究不同遗迹间的共时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环 壕、城墙、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构成的聚落,为探索当时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新资料。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道井子遗址航拍
简介
2009年4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环壕平面大体呈椭圆形,南北长约190、东西宽约140米。环壕剖面大体呈“V”字形,口宽约11.8、底宽0.2~0.5、深约6.05米。城墙位于环壕内侧,基宽9.6、存高6.2米,城墙内侧堆积坡度较缓,城墙外侧坡度陡峭,与环壕内壁相连形成统一的斜面。

当初这里并不叫“二道井子遗址”,而是叫“大灰包”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之所以被俗称为“大灰包”,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

古人在选择住址时有一定的要求:向阳、周边具备水源和能够控制一定的耕种范围。房子建好以后,生活中用火产生的灰烬就倒入房边的灰坑或直接堆在房子周围,时间长了,随着房子逐渐破旧、倒塌,外面的灰堆也越来越大,古人便把旧房子用灰烬予以回填,在旧房址之上再建起新房子。如此若干年后,房子越建越高,就形成了“大灰包”。
构造
发现房址149座,多为地面式建筑。房址多在同一位置上下叠压,最多可叠压七层,推测下面的房址是上面房址的地基。房址之间多有“地面”相连,二至三间房址由“地面”相连的情况相当普遍,最多有七、八间房址连在一起。单个房址平面形状以圆形为主,外部多附有回廊或侧室。墙体多为土坯层层错砌,保存最高者达2.1米。回廊内用土坯砌筑短墙,将回廊分隔成数量不等的小隔间,个别隔间之间有门道或门洞相连,有的分布成排柱洞。居住面一般抹有草拌泥,中部有地面灶。门道多向西南,外侧有门槛,两侧置有门墩。F8位于发掘区北部,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墙体存高2米,面积近110平方米,其南部发现300平方米的“地面”,疑为小型广场。此外,发掘区南部还有四组保存较完整的由院墙、房址、窖穴构成的院落,呈南北向排列,周围分布有纵横的道路。
出土遗物
遗址内出土的陶器以筒腹鬲、鼓腹鬲、罐形鼎、豆、罐、三足盘、大口尊等为大宗;石器有斧、刀、铲、镞、锛、饼、球、槽、臼、杵、磨盘及磨棒等;骨器有三棱长铤镞、锥、铲、针、笄等;玉器有玉斧、玉环、项饰;青铜器有刀、锥以及喇叭口式耳环。
保存完整
2009年09月02日一座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家店文化下层时期古城遗址,经过内蒙古考古研究所4个多遗址中的门道-夏家店下层文化月的考古挖掘,部分遗址建筑重见天日。考古结果表明,该古城遗址面积达到3.8万多平方米,是已经发掘的三座店古城遗址面积的3倍多。

该遗址位于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南的一座土山上,距离赤峰市区约10公里左右。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该遗址建筑结构和布局与三座店古城遗址极为相近,只不过在建筑材料上有所不同。三座店古城遗址是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而这座古城遗址的建筑绝大部分是用泥土夯成。古城建有城墙,城中分布着规模不等的院落,每个院落中建有主房、配房青铜时代遗址等,一条条1米多宽蜿蜒的街道,把不同的院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古城体系。

二道井子遗址建筑遗迹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保存极佳的“地面”为研究不同遗迹之间的共时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环壕、城墙、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构成的聚落,为探索当时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新的资料。多层叠压的房址显示该遗址存在早晚相互衔接的不同时期的聚落,由此可以考察遗址不同时期聚落形态的变化,进而复原整个遗址始建、修缮、扩建、重建直至废弃的过程。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