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福寺(东大庙)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7-15
荟福寺俗称东大庙,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大板镇中部地段,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是该旗现存唯一一座较大的清朝早期古建筑群。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名荟福寺。
荟福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内,俗称东大庙。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 后改名荟福寺。

中文名:荟福寺
别名:东大庙
位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内
建立时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简介
荟福寺俗称东大庙,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大板镇中部地段,占地面积7100平方米,是该旗现存唯一一座较大的清朝早期古建筑群。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名荟福寺。

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以后殿最为完整,面阔、进深各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像壁画俱存。殿前侧建有覆钵式塔2座,高4.5米。

此庙落成后不久,为迎接康熙帝巡幸巴林草原,特在庙北营建行宫1座,帝曾于康熙五十年至此,今行宫旧址尚存。

据历史记载,该寺在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巴林乌匀衮王爷初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固伦荣宪公主扩建了“荟福寺”,此寺又称“哲衮呼和格日苏模”,民间也称“巴晶苏模(虎庙)”,据传说:康熙皇帝巡幸巴林看望女儿时曾在巴尔达木哈拉山(现巴彦汉山)的松林中猎狱一只斑斓猛虎,这只虎皮后来内充白草,眼嵌玻璃球,栩栩如生地供在寺中,这说是“虎庙”一说的由来。
建筑结构
这座古建筑群有天王殿、会经殿、供佛殿三个主体工程,雄伟壮丽,庄严肃穆,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巴林右旗最大的喇嘛庙。主要建筑分别介绍如下:

影壁墙正中是财神佛多闻无王像,正面、背面均镌刻六字真言(现无存);正面是满文、背面是汉文,东侧是蒙文,西侧是藏文,充分展示了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的民族文化。

天王殿下五间,楼三间,建筑面积2762平方米,殿内两侧立着四大天王力士塑像,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吒,藏名伊呼霍尔苏荣,身绿色,是乐神领袖,手持琵琶为法器,护持东国土。南方持国大王,名叫毗琉璃,藏名帕克济布,身青色,能使人善根增长,双手持宝剑为法器,护持着南方国土。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藏名占密桑,身红色,是龙祥的领袖,手持一龙为法器,常用净天眼观护着西方国土的百姓。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藏名那目太斯列,身白色,福德名闻四方,以右手持宝剑,左手持银鼠为法器,护持着北方国土的百姓,四大天王的法器寓有吉祥之意。本殿1989年7月17日开光供奉。

钟楼现已无存,高大的铸铁钟“文革”后找回,外铸环文,立书“康熙五十七年吉日诚造”、“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等字,这座楼均为四角攒尖,券棚飞檐式。

鼓楼听本寺的老喇嘛讲述,这座鼓楼同钟楼左右对峙,建筑风格是一样的,现无存。

会经殿共四十九间,高20米,占地面积676平方米,殿内有高大龙井柱4棵,彩虹抱柱34棵,殿外环廊米红抱柱28棵,殿檐上绘36幅《西游记》彩绘画等。迦叶;西侧为阿弥陀佛;东侧为药师佛及白度母等36尊悬挂的塑像。1998年7月26日开光供奉。

念珠殿为三间西配民,供奉地藏菩萨,后被摧毁,今有信众许愿请回地藏菩萨塑像。

护法殿为三间东西配殿,原供奉文殊、观音、普贤三大菩萨,十年动乱时被毁,今有信众许愿请回观音菩萨塑像。

供佛殿 共四十九间,高18米,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殿内原有的《甘珠尔经》、《丹珠尔经》和建庙以来保存的主传、经卷、历史籍、古幢、佛像、御赐金匾“金枝衍庆”(康熙帝书),“懿微堂”(乾隆帝书),“佛光普照”(嘉庆帝书)都被1913年1月18日(民国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午后的大火烧毁。
民国五年(1916年),旗扎萨克诺彦和很多台吉在已烧毁的供佛民旧址上重新建了四十九间,该殿为藏传佛教信仰者重点供奉的殿堂,中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两个弟子阿难、迦叶;西边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和两个弟子达赖、班禅;东边有长寿和绿度母、白度母,1990年7月5日开光供奉。还有十八罗汉塑像,1993年兴工,1994年7月20日塑成,1994年7月23日开光供奉。

千佛殿为三间西配殿,又名药师佛殿,殿内供奉药师佛及“释迦牟尼一生”等悬挂画像,1994年8月28日开光供奉;同时还有从承德请来的《甘珠尔》经108卷也上架供奉。

金刚殿为三间东配殿,又名叫吉祥天母殿,殿内现供奉吉祥天母和其他56尊佛像,本殿1995年5月14日开光供奉。

特格西殿为三间正南殿堂,民国九年(1920年)赵.特格喜梅林出资兴建。现为荟福寺佛教事务管理会办公室。

九神殿为三间正南的殿堂,民国五年(1916年),重建供佛殿时在庙院西北角兴建,此庙当时规定:这座殿定为本庙喇嘛在长明灯下轮流念经的殿堂,“文革”时被摧毁,现无存。

喇嘛塔供佛殿前有两座白石塔,“班丹普日来普木”塔和“哈敦银大木”塔,是劳布桑长其布葛根在1935年至1937年间主持兴建的,“文革”时被推倒,1996年重修,同年7月31日开光供奉。
游荟福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叫荟福寺,习称东大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历代几位活佛精修而成,耗费白银几十万两。荟福寺由康熙帝次女固伦荣宪公主主持兴建,该寺由寺院、寺前广场两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930平方米。

荟福寺现存建筑160余间,以均衡的形式,按正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封闭式建筑群体。一进院前殿(山门)东西配殿,正殿称大雄宝殿:二进院东西配殿,后大殿称"哈日欣杜岗",后大殿东西耳房,前后两进院由青砖砌筑高3米围墙,山门前汉白玉雕刻狮1对;长16米,高4米的影壁1座。寺前广场由2米高石垒勾缝扣花岗岩帽围墙。山门为正门、两边设耳门,东西墙中部各设便门。

入山门为第一进院。由大雄宝殿为正殿,建筑结构为重檐歇山式。大殿面阔、进深均为7间,通高18米,为寺内建筑主体。大殿顶部宝刹金碧生辉、鸱吻鬃飞卷、背兽玲珑、十分状观。大殿内外彩绘与壁画相映,绚丽多彩。东配殿称"达玛金"殿,西配殿为观音殿,均为3间,檐下天窗部位彩绘壁画。

第二进院有后大殿"哈日欣杜岗"为正殿,东西耳房和东西配殿等建筑。后大殿重檐歇山式。面阔进深均为5间,前檐接卷棚3间。供奉后大殿内佛像有:正位为佛祖释迦牟尼、黄教创始者宗喀巴以及长寿佛,三世佛、绿渡母、白渡母、十八罗汉、吉祥天母像等。
二进院中藏式喇嘛塔2座。西侧塔名"根丹银达木",建于1935年。东侧塔名为"章楚朝尔敦", 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石塔前各摆放着铜质大锅一口,锅口直径均1.69米,高均0.88米,制造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在多伦。后大殿前汉白玉狮1对,石雕香炉1尊。

荟福寺喇嘛最多时达700多人。

1762年清朝雍正帝赐"哈日欣杜岗"(后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普觉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门楣上方。
1786年清朝乾隆帝赐大雄宝殿(前大殿)蒙汉满藏四种文字"荟福寺"的金字匾,悬挂在该殿正面檐下部位。

来荟福寺传经的活佛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乌拉特公旗莫日根庙活佛罗桑坚赞三世来传经;乾隆三十五年(1767年)青海拉卜楞寺活佛嘉木样二世来传经;1930年第九世班禅确吉尼玛来传经。从1791年开始昭乌达盟11个旗,各旗派50外喇嘛,在荟福寺用3天时间,为皇帝万寿无疆而念"丹珠尔"经。念完经后把念经情况上报理藩院的同时送去念"丹珠尔"经时精制的"仙丹"与"圣水"。因此荟福寺逐步成为昭乌达盟的最有名望的盟级庙宇。

荟福寺,大部分建筑布局完整,壁画保存尚好,成为塞外草原远近闻名的古刹以及佛事活动场所。荟福寺雕梁画栋,重楼复阁,汇聚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那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宗教、艺术价值。寺院内外栽植油松,云杉、柏树与灌木花草,构成了本地区一处重要旅游观光胜地。
法会
该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寺庙,
每年阴历正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一为大愿法会;
二月十六至二十一日念四天“桑地经”和“温都思经”;
四月十一至十五为千供法会;
五月十六至二十二日念四天“德木其格经”;
三十日念一天“关帝经”;
六月初七至十六日开“大祝愿法会”,念“太平经”;
七月初七至初九,念三天“拉木乃经”;
七月十五至二十二日为兰法会,念“秘咒雅仙大僧经”;
九月二十二为降凡法会;
十月二十五为宗喀巴大师上师供法会;
十一月冬至前三天起,念“尼日德经”,也叫祭天(腾格尔)法会;
十二月二十三日念“祭火神经”;
三十晚供天(腾格尔)诵经会;
阴历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二诵国泰民安经,此外还有很多密宗成就法会。


荟福寺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朝早期著名的佛教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文革”前由藏传佛教(黄教喇嘛)界管理,1966--1981年间驻军作仓库用,旗博物馆也使用过;1982年归还佛教界,1995年正式登记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成立了佛教事务管理会,恢复了宗教界人士管理寺庙的权力,开展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