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善寺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7-15
宝善寺又名巴拉奇如德庙,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沙日德布斯格山岗上,总占地面积11762万平米,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
宝善寺又名巴拉奇如德庙,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沙日德布斯格山岗上,总占地面积11762万平米,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

宝善寺为典型藏式砖木结构建筑,萨布腾拉哈木宫(护法殿)和葛根正殿(活佛殿)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迭有致,其余建筑分列两厢,相互对称。房高脊,灰瓦,长檐明柱,采用藏、汉结合式建筑样式。

宝善寺对研究清代藏式寺院建筑及藏传佛教在阿鲁科尔沁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对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6年6月,宝善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宝善寺
地理位置: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南部巴拉奇如德苏木达兰花嘎查沙日德布斯格山
占地面积:11762 m²
始建时间:1651年
所处年代:清
历史沿革
宝善寺是清朝蒙古地区八大黄教寺庙之一。

清顺治八年(1651年),宝善寺正式开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宝善寺正式竣工。
原址在西拉沐沦河北岸,宝善寺属清代皇庙,是清顺治帝的曾外孙札萨克多罗郡王巴图出资所建,朝廷赐名“宝善寺”。
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迁今址。
相关人物
巴图扎萨克郡王的祖父是蒙古的色布腾王爷,即顺治帝女儿固伦淑慧公主的驸马。

巴图郡王之子罗布桑格力格日旺丹为宝善寺第四位转世活佛。在清政府对蒙政策的大背景下,由扎萨克多罗郡王巴图出资兴建的宝善寺,成为清王朝八大黄庙之一”。
历史背景
清政府利用宗教的教化作用“易其政,不易其俗”来驾驭蒙古诸部,消除各分裂势力。为了更好地维护满蒙家的局面,清政府积极推动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和蒙古地区的发展。不仅给格鲁派的大师达赖和班禅很高的政治待遇,同时在蒙古地区大兴土木修庙建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期在蒙古地区掀起了修建佛教寺庙的高峰。
建筑特色
宝善寺共建有八座大殿,即弥勒佛殿、护法殿、天王殿、大经堂、骑羊护法殿、密咒殿、哲理殿嘛呢殿。一处活佛府(葛根正庙)和五十多间喇嘛住房;总建筑面积为11762平方米。

宝善寺为典型藏式砖木结构建筑,现存建筑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萨布腾拉哈木宫(护法殿)和葛根正殿(活佛殿)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迭有致,其余建筑分列两厢,相互对称。房高脊,灰瓦,长檐明柱,采用藏、汉结合式建筑样式。

宝善寺苏古沁独官、萨布腾拉哈木殿均为平顶,檐口用棕色边玛横带,具有浓郁的藏式建筑特色。萨布腾拉哈木殿前月台上置大钟一口。寺内雕塑、绘画及工艺等皆属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