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璧:永葆革命人的本色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5-06
奎璧,蒙古族,字子璋,曾用名刘卜一,1903年3月出生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镇保同河村。他是内蒙古革命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蒙古族领导人之一。
奎璧,蒙古族,字子璋,曾用名刘卜一,1903年3月出生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镇保同河村。他是内蒙古革命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蒙古族领导人之一。

奎璧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幼年曾跟随父亲放牛。1921年,奎璧考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此后又考进了北京蒙藏学校。在北京蒙藏学校,他和赵诚是班里最穷的学生,经常两人合盖一条棉被,冬天还常常穿着单衣。校长章武听说后,就自己解囊给两人各买了一件棉袍,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他们诸多照顾。

1925年,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人李大钊的关心和指导下,多松年、乌兰夫和奎璧创办了内蒙古地区第一个革命刊物《蒙古农民》。李大钊看了《蒙古农民》后,十分惊喜,连连夸赞:“你们搞得不错,这几篇文章,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很有战斗力,就这样办下去。”中共北方区委还把《蒙古农民》确定为北京蒙藏学校党团组织的内部刊物,并和《向导》《新青年》《工人之路》等革命刊物一起散发到热河、察哈尔和绥远地区,在蒙古族群众中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1925年,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奎璧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奎璧在蒙古国学习了两年。回国后,他先后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奎璧回到家乡,协助乌兰夫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和地下交通网。同年10月,由于叛徒告密,他被敌人逮捕。由于拒不承认是共产党员,奎璧在被关押了一年半后,于1931年获释。

出狱后,奎璧以商人、小学教员的身份作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来,他又利用《蒙文周刊》校对的身份,在归绥(呼和浩特旧称)工人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秋天,党领导的大青山抗日支队开赴内蒙古地区,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奎壁等人根据党的指示,从1939年到1941年,先后积极动员、组织和护送了土默川地区100多名进步青年前往延安学习。
出席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国内少数民族全体代表。前排左起:朱德海、王国兴、奎璧、张冲、马鸿宾、金汉文、第二排左起:天宝、刘格平、多杰才旦、杨静仁、白寿彝、朱早观。
1939年底,奎璧奔赴延安,被分配到陕北公学59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941年春天,中共土默特旗工委书记贾力更牺牲后,党组织指派奎璧回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担任中共大青山蒙古工委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奎璧担任中共巴乌工委书记兼巴乌军区政委。后来,他担任中共锡察巴乌工委书记,领导了锡察两盟(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解放战争。1946年冬天,国民党部队从绥远和张家口出动了大批飞机、汽车和骑兵,开始对锡察根据地进行大规模轰炸和围剿,一些反动地方武装也在国民党部队支持下加紧活动。贝子庙是连接东北地区与晋察冀绥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奎璧指挥部队以贝子庙为中心,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巩固了锡察解放区。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诞生,乌兰夫当选自治政府主席,奎璧为自治政府委员兼民政部长。7月1日,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成立,乌兰夫担任书记,奎璧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奎璧先后担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中共蒙绥分局组织部部长、内蒙古党委副书记兼自治区监察委员会书记、组织部长、内蒙古党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察委员会书记。

“文革”结束后,奎璧担任了内蒙古政协副主席、政协主席,当选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八大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增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9月主动离任。

1986年2月9日,奎璧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终年83岁。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