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刘渊建国为何称“汉”?汉赵、前赵和后赵又是怎么回事?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10-30
刘渊是西晋时期的汉化匈奴贵族,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匈奴冒顿单于。在白登之战后,汉匈议和,冒顿与刘邦互为兄弟……
刘渊是西晋时期的汉化匈奴贵族,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匈奴冒顿单于。在白登之战后,汉匈议和,冒顿与刘邦互为兄弟,刘邦也送宗室之女以公主身份同冒顿和亲。由此,冒顿的后人以刘为姓。
匈奴部族经过汉朝的持续打击,到了东汉末年式微,被曹操归化为五部,已不复当年雄风。刘渊的父亲刘豹是匈奴的左贤王,后接管匈奴左部(匈奴五部之一),如此刘渊的家里还是有些势力的。当时匈奴五部主要居住地在今山西省境内。

刘渊自小好学,并曾评判前代名人不足:“每次看书时,都禁不住瞧不起随何、陆贾的缺乏武功,周勃、灌婴的缺少文才。”由此可见,刘渊所追求的是文武兼备。事实上也是如此,不仅有学问,而且弓术特别出众。看来功业都是建立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之上啊!

刘渊曾被人推荐给西晋武帝司马炎,说他的武功才干远胜西汉名臣金日磾,司马炎也很欣赏刘渊,准备委以重任。有臣下劝谏,刘渊是匈奴族,难保没有异心,如果太过重用,将来怕是难以控制,武帝听后默然不语。后来鲜卑部秃发树机能叛乱,准备任用刘渊匈奴部人马平乱,却再因臣下进言劝阻,晋武帝又放弃任用他的想法。当时匈奴虽已分为五部,但如给予适合的外部条件,势必会快速野蛮生长,对于这一点,西晋朝廷也是颇为忌惮,存有戒心的。这一担心到了晋惠帝时,变成了现实。

晋惠帝无能致使“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各系相互残杀,轮番掌国。面对着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的局面,匈奴部族内部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密谋推举刘渊为大单于,表面上支持成都王司马颖,实际上要图谋不轨。

司马颖被司马家其他派系征伐,未按之前同刘渊商量好的固守邺城(河北临漳),而是挟持天子逃往洛阳。刘渊听闻大怒:“司马颖不听我的,往相反的方向溃逃,真是蠢才一个!”部下趁机劝进自立门户。刘渊赞同道:“谁来当皇帝也不是固定不变,谁有德行谁来做。”他的观点类似于陈胜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西晋腐败无能,兄弟骨肉相残,变天的时机到了。
那为何刘渊以“汉”为国号呢?
刘渊认为,如以匈奴名义起兵,得不到晋朝百姓的支持。而汉朝立国久远,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很高威望的。我们祖先曾与汉朝兄弟相称,哥哥被灭亡了,由弟弟来继承,岂不是天经地义吗?果然,这个名号一打出去,得到众多人士的承认和归附。从另一方面看,司马家虽坐了天下,但其混乱统治不得民心。
304年,刘渊自称汉王,追尊刘禅,并立汉朝历代皇帝神位祭祀,国号为“汉”。
“汉赵”“前赵”又是怎么回事?
刘渊死后,太子刘和继位,不久被异母弟刘聪篡位,刘聪死后,他的老丈人匈奴权贵靳准拥立刘粲为帝,随后政变杀死刘粲。镇守长安的刘曜得知后发兵讨伐,行军途中自立为帝,改国号为“赵”。刘渊复汉,名号从汉改为赵就是打这里起的。

刘曜称帝后,又引出了一个著名人物--羯族石勒。随之石勒也起兵反叛,国号也是“赵”,并且瓜分了汉赵的东部土地。之后东西两“赵”相互攻伐,最终石勒取胜,灭亡汉赵。

故此,史学上为了区分,将刘渊的汉国,包括之后的刘姓政权,统称为“前赵”或“汉赵”。将之后的石勒建立的石姓政权称为“后赵”。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