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城(遗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10-19
赵长城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于战国时期赵国所筑,分为南北二段。
赵长城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于战国时期赵国所筑,分为南北二段。

赵国南长城修建早于北长城。为赵肃侯所建。该长城由漳水、滏水的堤防连接而成,大体从今武安西南起,向东南延伸至 今磁县西南,折而东北行,沿漳水到今肥乡西南。

赵国北长城修建晚于南长城。为赵武灵王所建。该长城由今兴和往西,经卓资县、旗下营,沿大青山南麓过呼和浩特市北、包头市的石拐弯矿区、兴胜乡,越昆都仑沟口,断续延伸到巴彦花镇北面的山脚下。

除南北长城外,赵国还从代郡南起,向西南入今山西省,沿恒山、芦芽山北麓到黄河北岸一线修筑过一段长城。
赵北长城
北段赵长城大约是武灵王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306年~公元前300年)之间即赵雍倡导“胡服骑射”之后修筑的。

北段赵长城,也称赵武灵王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按:代,为赵之属地,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宣化境内,赵武灵王于此置郡。“阴山”,由大马群山(东段,在河北西北部和内蒙古边境),桦山(属南段,在集宁、丰镇以东,接大马群山)、辉腾梁山、大青山、乌拉山、狼山等山组成。高阙,在今巴彦淖尔北部二郎山口。《史记正义》引《地理志》云:“朔方临戎县北有连山,险于长城,其山中断,两峰俱峻,土俗名为高阙也。”这道长城大部分在内蒙古境内。它起于代,沿阴山西行,止于高阙塞。

北段赵长城自兴和西行,经察右前旗、卓资县至呼和浩特北,沿大青山到达包头,再越昆都仑河绕乌拉山进入后套平原,然后趋于狼山之中。其遗迹断断续续,时而以山陵为屏障,时而又穿入深山峡谷之中,逶迤曲折,甚为壮观。

这条长城位于当时赵国的代、雁门、云中三郡,在赵北部边疆,故也称赵北长城。

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曾经利用其部分地段作为基础。
长城遗址
在乌拉山南麓,可见到断断续续时隐时现的一条带状石垣,这便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27年(前299年)修筑的长城遗址。它沿乌拉山南缘延伸42公里到乌拉特前旗宿亥乡消失。

另外还有一条经包头市固阳县进入巴盟乌拉特前旗的小余太乡东北,沿查斯太山向西入乌不浪口,经色尔腾山北麓再过狼山口,在狼山北麓西北伸入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西消失,在巴盟境内长达240公里。

在包头至石拐公路17公里处,有保留比较完整的一段赵长城。

在包头固阳县境内还有秦长城段落遗址近百公里,据考古专家鉴定,这是中国秦长城保存最为完整的段落。

此外包头固阳县、达茂旗境内还有汉长城遗迹。

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赵国长城只残存下局部遗迹,而它又以呼和浩特北面大山脚下的这段最为清晰。这段长城大部分用土夯筑,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用石块垒砌。呼和浩特西北的乌素图召后面保存的一段长城残高3米,虽不是保存最好的地段,但因其交通方便,游人在参观完召庙后就可登临长城,远处苍茫景色可以尽收眼底。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相互争霸各自设防,先后修筑长城以为互相防卫。这些长城的位置根据各诸侯国家设防的需要,或南或北,或西或东,布满了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从这许多长城的分布上也正可看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相互争战的历史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虽然自秦统一中国之后除一部分作为万里长城的基础之外,大多已下令拆毁,保存的遗址不多。但是它们对于研究早期长城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政治、军事等情况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