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四子王旗金长城遗址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2-01-09
金长城遗址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要看的不是这一段“土墙”,而是那一段深厚的历史。
金长城遗址也称金边墙或金界壕,始建于金朝明昌三年(1192)四月,是一套系统的防御工程,为防御逐渐强盛起来的蒙古族部落而修筑的防御工事体系。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遗址。

经金世宗至章宗两代近40年兴建、扩建。东起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七家子,向西行经哲里木盟科右前旗,在明水林场,过洮儿河,沿明水河向西南,过海勒斯台河,溯脑门台河入锡林郭勒盟,垮乌拉盖河北行,经内蒙古中部草原至大青山后庙沟的上庙林西南止。

东西长约3500里。特点是土夯,板筑,而且在墙外掘象护城河一样的壕沟。这种壕与墙并列的设施,有利于阻击敌人及戍卒隐蔽和运动,而且将烽火台、马面、戍堡、关城形成严密的防守系统。

金界壕的构筑别具一格,壕墙相辅、就地取材,挖取土方翻于内侧,夯实筑墙,墙高5~6米。金界壕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宽30~60米,主墙每60~80米筑有马面,每5~10公里筑一边堡。现残墙一般高1.5-2.5米,壕墙和与之相辅的边堡旧址清晰可见。

金代界壕是由壕沟、城墙、边堡构成的层次防御体系。其修筑是先挖一条外壕,然后利用挖出的土在壕沟内侧堆积或夯筑一道墙。在有些重点防守地段,则在外墙的内侧再挖内壕,内壕的内侧再筑内墙。这样就形成了四条壕沟与城墙的防御体系。
金代界壕是由壕沟、城墙、边堡构成的层次防御体系。其修筑是先挖一条外壕,然后利用挖出的土在壕沟内侧堆积或夯筑一道墙。在有些重点防守地段,则在外墙的内侧再挖内壕,内壕的内侧再筑内墙。这样就形成了四条壕沟与城墙的防御体系。

一般外壕宽5-6米,内壕宽10乃至50-60米。外墙宽2.5米-6米,内墙宽5-15米。在内墙或单线墙的外侧筑有马面和烽火台,马面多设在险要地段或城堡附近,其间距从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可在敌人进攻时,向敌人横向射击。

金界壕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要看的不是这一段“土墙”,而是那一段深厚的历史。这道千余公里的墙虽然倒下去已经很久很久了,但倒不下去的是一种民族精神。远去的刀光剑影已经成为一种记忆,民族团结、和睦发展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