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藏珍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9-11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典籍。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典籍。历史上此经共有三种汉译本,一是东晋佛驮跋陀罗译本,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又称“旧译华严”或“六十华严”。
二是武周时期实叉难陀译本,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第三个译本是唐德宗时期三藏般若所译,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又称“四十华严”。
唐代华严思想的代表人物李通玄以易学的思想研究“八十华严”,见解独特,著有《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大中年间,开元寺僧侣志宁将李通玄所著论文合入经文之下,整理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一百二十卷,使“经”“论”合为一本,比之李通玄将“经”与“论”分列,更具实用性,在佛教界及民间均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一百二十卷,唐李通玄造论,释志宁合论,北宋元丰七年(1084)刻本。经折装,首尾俱缺,存第四十一卷六至十九版。每折页六行,行十六字,四周单边,版框高二十五厘米,宽十一点五厘米。欧体字,麻纸入潢。每版有小字“合论四十一”字样及版次序号。“合论”为经名的简称,版次序号为装订符号。第十一版序号下有“赵公明刀”字样,赵公明为该版刻工。文中“敬”字缺末笔,避赵匡胤祖父赵敬名讳。
二是武周时期实叉难陀译本,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第三个译本是唐德宗时期三藏般若所译,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又称“四十华严”。
唐代华严思想的代表人物李通玄以易学的思想研究“八十华严”,见解独特,著有《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大中年间,开元寺僧侣志宁将李通玄所著论文合入经文之下,整理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一百二十卷,使“经”“论”合为一本,比之李通玄将“经”与“论”分列,更具实用性,在佛教界及民间均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藏《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一百二十卷,唐李通玄造论,释志宁合论,北宋元丰七年(1084)刻本。经折装,首尾俱缺,存第四十一卷六至十九版。每折页六行,行十六字,四周单边,版框高二十五厘米,宽十一点五厘米。欧体字,麻纸入潢。每版有小字“合论四十一”字样及版次序号。“合论”为经名的简称,版次序号为装订符号。第十一版序号下有“赵公明刀”字样,赵公明为该版刻工。文中“敬”字缺末笔,避赵匡胤祖父赵敬名讳。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敬”字避讳
第十一版镌“赵公明刀”
历史上古籍装帧经历了从卷轴、经折到线装的演变过程,而此经是卷轴装向经折装过渡的一个实证。所谓卷轴装就是把书写或刻印了文字的纸张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装帧方式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边粘贴硬纸板或木板,较之卷轴装,这种装帧既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存藏。
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的版面行距相同,没有经折装版页间较大的间隔,并且版次序号也没有像经折装一样位于半页之间的夹缝中,而是位于正文中间。这些特点都说明此经当初是按照卷轴装雕刻书版,但是装帧时却依照经折装的方式进行了装订。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装帧方式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边粘贴硬纸板或木板,较之卷轴装,这种装帧既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存藏。
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的版面行距相同,没有经折装版页间较大的间隔,并且版次序号也没有像经折装一样位于半页之间的夹缝中,而是位于正文中间。这些特点都说明此经当初是按照卷轴装雕刻书版,但是装帧时却依照经折装的方式进行了装订。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和《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两版衔接处对比
该经的纸张采用了“染潢”技术。古人造纸常用黄檗汁把纸染成黄色。因黄檗汁本身具有香味,且味苦,可以杀虫防蠹,延长纸张寿命,提高纸张润滑度,所以虽历经千年,此经却依旧光泽润滑、墨迹清晰,无虫蛀痕迹。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既是重要的佛教典籍,也是不可多得的实物文献,对宋代雕版印刷、古籍装帧、造纸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凭借自身重要的版本价值,此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最珍贵的馆藏之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既是重要的佛教典籍,也是不可多得的实物文献,对宋代雕版印刷、古籍装帧、造纸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凭借自身重要的版本价值,此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最珍贵的馆藏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