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8-08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南端,坐落在红花尔基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施业区内。西临呼伦贝尔草原,东枕大兴安岭西鹿,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0085公顷,主要保护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 1998年5月,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 2003年,伦贝尔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南端,坐落在红花尔基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施业区内。西临呼伦贝尔草原,东枕大兴安岭西鹿,地理坐标:东经119°55′05″--120°09′25″,北纬48°02′57″--48°14′32″。保护区总面积20085公顷,主要保护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

1998年5月,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
2003年,伦贝尔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南端,座落在红花尔基林业局红花尔基林场施业区内。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9′--120°32′,北纬48°02′--48°08′。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地貌为垄状坡度起伏的沙地和低山丘岭构成的山地,坡度较缓,一般沙地为0到5度,山地为10到15度。海拔767到1155米,相对高差约388米。

保护区年降水量260--490毫米,年日照数为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3.7℃,无霜期100天左右。

保护区内有四种土壤类型和六个亚类;沙土类--松林沙土亚类、生草沙土亚类;灰色森林土类--灰色森林土亚类;黑钙土类--黑钙土亚类。粗骨质黑钙土亚类;草甸土类--暗色草甸土亚类。

保护区东靠红花尔基河,西邻道勒古河,南边为辉腾河。保护区内南端道勒古河横穿而过。
区域范围
截至2013年,保护区共分三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

核心区总面积512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6%。

缓冲区(缓冲带)位于核心区的外围,面积225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

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面积为1270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3%。
生态系统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栖息的生物物种,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是开展貂熊、棕熊、驼鹿、马鹿、雪兔、细嘴松鸡、黑琴鸡、花尾榛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东北岩高兰,钻天柳,黄芪,草苁蓉等保护的基地,并保持区内生物自然性、多样性、典型性。
保护目标
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

2013年,保护区区域内共有植物74科,302属,682种。其中,木本植物49种,常见药用植物100余种,约占大兴安岭药用植物种数的40%,食用浆果类、坚果类有10余种,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在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具有较高的代表性。除主体保护对象长子松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外,还有三级保护植物黄芪、草苁蓉等。
保护区内野生食用菌种类统计有80余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菌10余种之多,主要有蒙古口磨、铆钉菇、鸡油磨、大白桩菇等。

经内蒙古自治区野生动物调查队1999年野外调查确认,有记录230种脊椎动物,分属31目64科,占内蒙古脊椎动物总数的53%,其中兽类有54种,隶属6目16科,占内蒙古兽类总数的39%;鸟类161种,隶属17目37科,占内蒙古鸟类436种的37%。

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1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兽类8种,占内蒙古保护种数的30%。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7种。保护区内有鱼类7种,隶属5科。昆虫种类共126种,有收藏价值及观赏价值的绿带碧凤蝶和黄凤蝶。
生态价值
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地处森林和草原过渡带,对于扼制草原牧场沙化,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的种源。

保护区内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繁多,有多种受到国家和自治区保护的动植物种类和特有的鱼类、菌类、药材、山野菜等资源,具有森林、草原兼得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均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价值。

保护区各项工程的落实,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即可以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又可以进行科普教育;即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又能带动区域的经济繁荣;即做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改善了与周边社区的关系。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