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四)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20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具制作经验,出现了众多的马具制作匠师,精湛实用的马具制作工艺已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具制作融木工、刺绣、皮毛、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在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马鞍用柳木、榆木等打造而成,笼头、马鞍、马鞭、绳索等的制造采用皮革工艺,马镫、马环、马钉、马箍等则以金属工艺制成。部分马具还要镶嵌玉、石、骨、贝壳等,褡裢(放在马鞍上的口袋)要绣上吉祥图案。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这里的马鞍、马镫、缰绳、褡裢、马笼头等马具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为世所重。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是著名的黄牛之乡、马王之乡。古代曾有东胡、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漫长的历史与民族间的交融,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民间手工技艺马具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生活在科尔沁的蒙古民族,马具的制作和使用是千百年来先民们留下来的民族传统,独具特色的马具也是本地区蒙古民族的特征之一。
马具制作的传承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以父子师徒形式代代传承,比如“嘎拉达尺”马鞍制作工艺已传至第五代。另一种是建国以后建立的马具制作厂,通过大量的生产,培养了一批马具制作手工艺人。

“嘎拉达尺”马鞍第一代传人门德;第二代传人阿拉坦敖其尔;第三代传人农乃扎布;第四代传人海河;第五代传人德喜。“哈根朝海”马鞍第一代传人敖力布;第二代传人陶克图白乙拉、娜拉等。
建国后各时期的马具制作手工艺人有第一代张天贵;第二代包海龙、毕守成等及散布于民间的韦凤桐、太平山等人。

马具制作在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中具有代表性,有其它手工技艺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马具的产生在北方草原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它的使用伴随着蒙古人的生产生活,凝聚着古代先民的聪明和智慧,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马具的制作工艺是蒙古族人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展示着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从而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