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历史悠久的大窑文化遗址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8-13
大窑文化遗址,50万年前原始人类旧石器时代大型石器制造场,占地230万平方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10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呼和浩特市东郊大窑村南山坡上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制造场。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石器,轰动了国内外考古学界,许多外国考古工作者闻讯相继前来考察。

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发掘,又先后出土大量石器,主要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石锤、石球等,其中尤以刮削器、钻具、尖状器等为多。
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等先生鉴定,认为大窑石器制造场遗址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1万年前,是一处石器制造场,是国内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依据石器类型,学者们将晚期定名为“大窑文化”。这个时期的石制品种类多样,其中龟背形刮削器独具特色,是该文化的典型石器。于1979年,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大窑文化”。

“大窑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器制造场。这处遗址分布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而文化遗迹的实际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
考古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处大窑文化遗址与举世闻名的中国周口店“北京人”同时共存,晚于云南元谋人和陕西蓝田人。

大窑石器制造场的发现,说明史前的大青山南麓生活着一群靠打制石器、狩猎、采集为生的古人类。而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这里是一处遗存极其丰富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它包括五个原始社会时期,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期。在同一处地层保存有五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在国内外十分罕见。
“大窑文化”的确立,把内蒙古的历史提前到50万年之前,为研究中国原始人类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的生活方式,以及逐步出现游牧生活等原始社会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中国著名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专家裴文中、贾兰坡先生及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吕遵谔先生,都曾前往大窑考察,指导发掘研究工作。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北京周口店遗址是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的最早遗迹,而“大窑文化”的发现,说明在北方阴山之南,早在“北京人”之前就已经有原始人类活动,他们曾与“北京人”长期共存,共同呼唤着中华大地上文明的曙光。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