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半城绿色半城楼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8-0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历史上的包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历史上的包头。

基础设施全无,自然环境恶劣,市区只有63株行道树,风过之处,沙尘连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包头。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中华环境奖。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的包头。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有6个项目落户包头,包头新市区由此开始规划建设。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纷纷加入到支援包头建设的大军中。从北京园林局前来支援包头城市建设的王璲回忆:“当时城区中一无苗圃、二无公园,一片荒芜,四季无花。仅南门外大街分布着63株行道树和转龙藏百余株古树,春秋时节,风过之处,沙尘连天……”
从1984年开始,包头在各区、各大企业搞起了绿化试点,有计划地开始进行种树种花。只有黄沙“黄”的包头从此开始有了其他颜色。

几十年过去,独木成林、片绿成海,这些点滴颜色也汇聚成浓墨重彩成为市民最日常的生活。

环境就是民生。近年来,包头市城市绿化以道路绿化为骨干,公园、广场绿化为节点,全力为市民打造绿色宜居环境。
建设了奥林匹克公园、市民公园等一大批大型公园广场,特别是保留了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全面打造自然生态的“万亩城中草原”。经过对园区的恢复、保护、建设,园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林草之中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及种类繁多的候鸟。
草与树相映构成了天然的疏林草地景观。每当夏季来临,园区水草肥美,置身其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油然而生,构成了一个返朴归真,极具草原特色的景观。

路修到哪里,绿色就延伸到哪里,基本形成了一路一景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百里绿道穿城而过,串联起昆河公园、八一公园、银河广场、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建设广场、奥林匹克公园等十多个公园广场,形成一条自西向东绿树相连、绵延近百里的林荫慢行系统。
全力打造城市滨河景观和城市水系通风廊道;实施了公路、铁路沿线绿化美化和6个城市出入口的综合整治,打造绿色交通廊道,绿化里程达400余公里,新增绿化面积近4000公顷。

今日之包头:全市公园、广场、景点游园总数达205个。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9394.84公顷,绿地总面积达到8438.3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建成区绿地率达39.9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4平方米。
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营造出“依山傍水、绿网相连、公园棋布、森林围城”的人居生态环境。

半城绿色半城楼,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

1956年,在上海老北站反复播放的:“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苏联歌曲声中,后来成为著名诗人、作家、画家的19岁的许淇踏上开往包头的火车。许淇曾回忆:“上海的山就像一位穿着美丽衣裳的少女,阴柔、静谧。而来到包头一路上看到的山却是青色的,光秃秃的,像一位光着膀子的汉子,勇敢、热烈。”

褪去诗人浪漫主义的色彩,当时包头的现状:山是青的、城是荒的、地是裸露的。

立足生态,山川巨变。包头人用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给这位“光着膀子的汉子”披上了绿装,1991至1995年7月,包头市林业工作由市农业委员会主管,1995年8月,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包头市正式成立林业局,各旗县区也相继设立了独立的管理机构。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建设工程。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包头市2000--2010年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确定了每年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完成45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奋斗目标。

2004--2007年,在市政府建设“山北草原、大青山森林、黄河湿地”大生态战略的引领下,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整体快速推进。
横贯东西129公里长的大青山是包头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组成部分。2008年,市政府开始实施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挖坑挖不动,抽水上不来,那就从打水井、架电线、凿树坑开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绿图绘到底。

今年70岁的崔德富曾经是土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从规划设计到挖坑灌溉,几十年来,他亲身见证了荒山变绿坡的历程。
崔德富回忆:山上的树全是人工一棵一棵背上去的,一个工人一天背八趟,大一点的树苗一次背三棵,小树苗一次背六七棵,由于坑里土少石头多,还得人工再把腐殖土背上去,就这么从春季一直栽到入冬。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更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2017年启动实施大青山南坡生态修复绿化升级工程,东西129公里,南北宽约3至4公里,覆盖6个旗县区。久久为功,计划用10年时间,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多措并举,强化大青山生态屏障作用。2017年至2018年已完成绿化及提档升级6.8万亩,修复山体74万平方米。

同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基本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红线和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划定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管控约束。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编制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包头经验”。

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经过包头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昔日灰秃秃的大青山如今见绿见景见成效。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实现“双增”,荒漠化、沙化实现“双减”,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得到加强,包头人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哪里就有收获。
今日之包头,草原面积将近3100万亩,森林面积733万亩,湿地面积140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24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8%,天然草原植被盖度达到35.7%。

呵护绿水青山,才能留住诗情画意。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包头爬坡迈坎,持续发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蓝天碧水净土。
包头市认真落实“转型、治气、减煤、降尘、控车、严管”六项措施,深入实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扬尘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深度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城市精细化管理“七大工程”。

着力推进工业污染源、“散乱污”企业、原煤散烧治理三项行动,率先在自治区启动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有色、水泥、焦化、化工等行业21项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攻城拔寨,整治“散乱污”企业248家。

推进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山长制”,实施包头市河湖联通工程暨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采取新建、租借、共用等方式完成工业园区固废渣场建设,持续强化涉废企业全过程、闭环式监管,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2019年上半年,包头市优良天数142天,同比增加16天,达标比例为8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
今日之包头,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听到鸟鸣,已成为包头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生活。


来源:墨香流韵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小编。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