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岩画,高原上的石刻史书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8-02
阴山岩画是一部无墨的天书,它把人类万古的情绪刻在了石头上,是原始状态的一种永恒记录。
1980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者盖山林在内蒙古阴山西段发现了成千上万幅岩画。

这一发现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关注,被称为“举世罕见的珍贵古代民族文物”。

经初步考证,阴山岩画是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珍品,再现了中国北方各游牧民族的历史、经济生活。
这批岩画是在阴山西段从东到西300公里。内蒙古阴山岩画从南到北40公里至70公里的区域内发现的。岩画雕刻在悬崖峭壁、沟底岩盘或者山顶巨石上,有些是用石器工具磨刻的,有些是用铜器、铁器工具敲凿的,虽历经千百年风雨侵蚀,大部分岩画仍保持完好状态。
岩画的画面有各种动物,包括野牛、野鹿、野羊、狼、虎、豹、狐狸以及家畜羊、马、牛等图像;有原始人集体围猎和各种舞蹈的场景,有部族之间征战的画图,还有天神地祗、日月星辰、原始数码、神秘符号、车辆图形、穹庐毡帐等。

阴山岩画的鼎盛时期形成于中原地区战国到汉代的一段时期。这些岩画是当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人制作的,许多岩画刻画了鹿的各种姿势,与内蒙古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出土的匈奴铜鹿的形象相同。
据郦道元在他所著《水经注》一书中的记载,岩画中一部分虎、马图形和鹿、马蹄印是在北魏以前雕刻的。属于突厥风格的阴山岩画形成时间是从4世纪到10世纪早期,一些山羊图形的岩画与在蒙古国发现的唐代碑刻上的典型突厥风格的野山羊岩画相似。
时间较晚的一组岩画属于蒙古、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岩画。阴山岩画有相互重叠或新旧杂陈的现象,也有把早刻的图形加以补刻或增刻的痕迹。但由于图形色泽、制作技术、画的风格特点不同,因此可以判断其年代的早晚。

炭窑口是一个奇妙的地方。青翠的山脚下,一道红色的山岭由西向东延展开来,那散布着的岩石块宛如人工建造的防护堤,摞迭有序。在那裸露的石壁、山崖上面,凿刻着许多十分生动的大型动物形象。
有山羊、绵羊、羚羊、大角鹿、马、骡、驴、驼、野牛、野猪、狼、虎、豹等,还有如野驴、鸵鸟、麋鹿等如今已在阴山绝迹了的动物。
这些动物形象极具动感,或引颈长嘶,或回首短呜,或慢步缓行,或四蹄腾跃;有的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互舔吻亲。

最引人注意的是半山腰陡壁上的一头一米多高的骆驼岩画。由于崖壁坐北朝南,避开了猛烈的西北风的侵蚀,岩画保存得很好。那骆驼高昂着头,驼峰高耸,脚下踩了一只小动物,越发衬托出它的强健有力。
动物是古代草原民族赖以生存的衣食之资、生活之源,如此多的动物图像正是先民们对动物崇拜的印证。阴山岩画的动物图像极其丰富,占到总数的90%以上。除了炭窑口那些单独描绘的动物图像,大多数的动物图像则是与当时的狩猎生活联系在一起。
阴山岩画的“战争图”大多数都反映了某次重大的“战役”。磴口县的格和撒拉沟有一幅战争图最为复杂。作品表现了部落之间的一场战争,画面用意明显,是在歌颂胜利的一方,这似乎是某一部落为了纪念某次战争胜利而特意制作的。

在乌斯太沟内还有一幅岩画,画面中“双辫长羽毛部落”(这一方人头上多留双辫或插上羽毛)和“光头部落”(这一方多是光头)正在激战,前者挽弓搭箭,而后者却只持小腰刀。
输的当然是“光头”一方,有的正在逃跑,有的身首分离,惨烈异常。舞蹈场面也是阴山岩画最常见的内容,磴口县西北部斯台沟岩画、乌拉特中旗的乌珠尔岩画都可以看见牧人的舞姿。他们在山色秀丽、风景优美的山沟中,在面向太阳的巨石上翩翩起舞。无论单人舞、双人舞还是集体舞,舞姿多是双臂高扬或双腿叉开,因此有人推测他们是在庆功或是在举行某种宗教祭祀仪式,或许也只是牧人们沉醉于那里自然景色的美好,来表露自己的舒畅心情吧!

阴山岩画看似神秘却犹如一本落满灰尘的古老图书,只要你去翻阅研究它,过往的足迹就会缓缓向你展开,你也会真切的感受到它的魅力,感受到原始民族和部落最淳朴最真实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状态。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