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庙《这里是草原之召庙》(11)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10-08
百灵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
百灵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

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

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庙宇由5座大殿、9顶佛塔和36处藏式结构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各处殿塔雕梁画栋、廊柱林立,墙壁上彩绘着佛经里的人物故事,造型生动,构图细腻。

清康熙皇帝御赐“广福寺”牌匾悬挂于大佛殿正门上方。
寺庙简介
据记载,庙内香火最盛时喇嘛达1200多名。

百灵庙自建设以来,一直是达尔罕草原商旅云集和物资的集散地,素有草原码头之称。是内蒙古北部政治、经济、佛教喇嘛活动的中心,也是漠南通往漠北、新疆等的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6年2月和同年11月,先后爆发的百灵庙武装抗日暴动和百灵庙战役,曾经震撼中外。

百灵庙城周共有9个隘口,俗称为九龙口。出西口1公里处的山顶,有康熙营盘遗址,是清代康熙皇帝于1694年率军亲征噶尔丹叛军路经此地的驻跸之所,至今尚有石砌旱井和兵寨残垣可供游人盘桓。

1963年以后,百灵庙已辟为旅游胜地,国内外游客除参观朴雄伟的寺庙及古迹外,夏季还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

百灵庙始建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庙宇由5座大殿、9座佛塔和30处藏式结构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约8 000多平方米。

清康熙皇帝御赐“广福寺”牌匾悬挂于大佛殿正门上方,其中有些殿堂近似内地宫殿里的大殿结构。

外观白壁尖顶金色,内部雕梁画栋,图案新颖,造型优美;还有一些建筑物则是以藏式平顶白墙建筑。

在这些建筑中,苏古沁大殿(大雄宝殿)是该寺最大的,它是三座连串逐级降低的建筑,每座殿顶置有象征佛法的塔形“甘迪尔”和东西两侧有日月相照的赤铜“甘迪尔”。
在大草原上,差不多数十里外可以看到它的光辉和巨大。苏古沁大殿南面是却日殿(经堂),这里是学习显教学的经殿;却日殿东南隅是朱德布殿(密宗殿),为喇嘛们诵经超度冤魂的殿堂,堂顶置有黑色石块为镇压物;苏古沁殿东邻是洞科尔殿(时轮殿),为学习时轮、数学部的经堂;苏古沁大殿西侧为学习医学的“门巴殿”,东侧为研究天文的“吉如海殿”;苏古沁大殿西侧还有九世班禅的府邸。

九世班禅于民国二十三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4~1936年)间曾驻跸在这里。

除此之外,在百灵庙诸建筑中,有两座宛如双峰叠玉、对峙并立的双塔。双塔后面还有十余座小白塔。

初建时庙内人数很少,到达尔罕贝勒詹达固密(1708~1728年在位)时,曾向清廷请求从外旗移入了一部分喇嘛,另外还收留了一部分云游僧侣。

到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时,百灵庙的喇嘛人数达到最高峰,共约1500多人。据蒙古著名佛教史家达摩陀罗写的《白莲花念珠》记载,到十九世纪末时,全庙仍有700多个僧侣。
寺名由来
百灵庙,汉名“广福寺”,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所在地百灵庙镇。

百灵庙是蒙古语贝勒因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由原清喀尔喀右翼旗和茂明安札萨克旗合并而成的。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贝勒旗,后来蒙古人习惯称“贝勒因庙”(贝勒:清代封爵,位在亲王、郡王下,“因”为助词,相当于汉语的“的”),汉人又讹“贝勒因”为“白林”,一度曾写作“白林庙”。

后蒙古上层人士认为“白林”二字意义不吉祥,改取汉文“百灵”二字。从此蒙古人所称的“贝勒因庙”,遂用汉字定型化为“百灵庙”。该庙因建于巴吐哈拉嘎地方,所以蒙古人亦俗称它为“巴吐哈拉嘎庙”。

美丽传说:百灵庙为其谐音,因庙周围风景秀丽,庙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两岸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无 名的野花,风和日丽之时,常有一群群百灵鸟在附近婉转鸣啼,百灵庙这一名称也就得以流传了下来。
历史渊源
百灵庙镇初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四十五年,清廷赐名为广福寺。
寺为喀尔喀右翼旗(通称达尔罕旗)贝勒所建,俗称贝勒庙;
1913年焚毁。
1924--1927年间重修,现尚存部分庙宇。
1936年2月21日,乌兰夫同志领导的百灵庙起义就发生在这个地区。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