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传统正骨术,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三十八)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29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
蒙古族传统正骨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对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性医学,是我国蒙古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蒙古医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望、问、切三诊观察患者,并结合x线摄片做出相应的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法整复为主,辅以一定的蒙古药物,必要时还配以夹板固定、白酒按摩、调理饮食以及功能锻炼等,与现代的中医骨伤科以及现代医学有着明显不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2011年,蒙医传统正骨术疗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人民由于放牧、狩猎等生产、生活特点,经常发生从马上跌下,从高处附落而造成骨折、脱位、脑震荡等外伤事故。

因此,很早就有了较原始而独特的民间正骨治疗方法,如前臂骨往内开放骨折,则往外牵拉;若往外开放骨折,则往内牵拉,复位后,腋下垫物包扎前臂或用“充气皮桶”进行复位。

又如对闭合性骨折,交叉复位后,用煮在肉汤里的毡子或木板作压垫固定,或者把温血与鲜奶混合搅拌,涂在患处。固定、包扎松紧要适度,对骨伤病人注意增补牛奶、牛羊肉、山兔肉和炒米等饮食。
并用药物配合治疗加快骨折愈合。对年老者宜补酒;青壮年宜补酸奶;年幼者宜补奶油。

除用手法正复外,在关节部及受伤局部用蛇蛋花宝石按压止痛止血,用青铜镜、圆形银镘或银杯进行按摩以舒筋活血,对颅骨、肋骨等的凹陷型骨折,用拔罐提骨法复平;把沙、盐放锅内炒热,尔后装入布袋内,置于伤处,以利恢复关节功能。

对脊柱骨折,采用两腿上吊牵引法复位。对四肢骨折用牛皮、马、驼之长骨及黄羊、野兔腿骨作夹板和兔子毛、绵羊绒毛、幼小兽类的皮油鞣革等作压垫固定。

对骨折的畸形愈合,则用酸马奶、奶酒等,使骨折部位变得柔软,尔后进行闭合折骨,再行正复。

蒙医正骨术具有操作易行、安全、患者痛苦小(免受开刀之苦)、疗程短、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不留后遗症等优点,治疗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历来被人们所信任。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