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婚丧节日民俗
作者:节选自中国政府网
日期:2020-09-28
鄂温克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热情、诚恳地招待客人是鄂温克人的习惯。他们认为客人来到家里是大喜事。
婚姻
鄂温克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前尚保留着严格的族外婚的特点,婚姻的缔结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违反这一原则的要受到习惯法的制裁。在鄂温克族的传统婚姻习俗中,存在着早婚的现象。当孩子们在很小时就由父母做主订婚,甚至指腹为婚。男孩七八岁便娶十七八岁的妻子,甚至有的妻子抱着丈夫串门,这种“小女婿”婚给青年男女带来极大的痛苦。
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还存在着“逃婚”形式的自由婚。青年男女恋爱的双方说妥之后,初步决定结婚日期,男的回家告诉父母;男方的父母首先背着女方建立一个新“蒙古包”,另在包旁再盖一个“撮罗子”,找一老年妇女在里面等着。青年男女在前一天约好地点,夜间当狗一叫时,姑娘就偷偷走出蒙古包和男人骑马逃跑。俩人来到男方搭盖的撮罗子里,由老太太把姑娘的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发辫就算合法了。天亮前,二人到父母包里祭拜火和祖先神。同时,男方要派两个人到女方家,在女方的祖神前献上“哈达”,并叩头。女方一看女儿不在了,又来了两个人,便知道一定出事了,他们生气地坐在那里,并说气话。男方的来人给女方父母斟酒,他们不理不看,这时男方来人要设法说服女方父母。在第二次斟酒时,女方父母就喝了,表示同意。这时,男方所有的族人、邻居都来祝贺,在新蒙古包里,有个专门祝福的老头,坐在西边,头上或肩上放一“哈达”,先是新郎新娘给氏族祖先叩头,再给火神叩头,再给父母叩头。然后,宰羊宴会,唱歌跳舞。
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还存在着“逃婚”形式的自由婚。青年男女恋爱的双方说妥之后,初步决定结婚日期,男的回家告诉父母;男方的父母首先背着女方建立一个新“蒙古包”,另在包旁再盖一个“撮罗子”,找一老年妇女在里面等着。青年男女在前一天约好地点,夜间当狗一叫时,姑娘就偷偷走出蒙古包和男人骑马逃跑。俩人来到男方搭盖的撮罗子里,由老太太把姑娘的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发辫就算合法了。天亮前,二人到父母包里祭拜火和祖先神。同时,男方要派两个人到女方家,在女方的祖神前献上“哈达”,并叩头。女方一看女儿不在了,又来了两个人,便知道一定出事了,他们生气地坐在那里,并说气话。男方的来人给女方父母斟酒,他们不理不看,这时男方来人要设法说服女方父母。在第二次斟酒时,女方父母就喝了,表示同意。这时,男方所有的族人、邻居都来祝贺,在新蒙古包里,有个专门祝福的老头,坐在西边,头上或肩上放一“哈达”,先是新郎新娘给氏族祖先叩头,再给火神叩头,再给父母叩头。然后,宰羊宴会,唱歌跳舞。
丧葬
鄂温克族传统的丧葬方式,最初是天葬(又称为树葬或风葬)。人死以后,用桦树皮、芦苇或草席将尸体包裹起来,放到深山密林之中的大树上。对于因难产或得传染病而死的,通常采用火葬。后来,由于受邻近其他民族和宗教的影响,鄂温克人开始实行土葬,其丧葬仪式也变得日益复杂,包括穿寿衣、烧香上供、点长明灯、焚烧纸箔、停尸守灵、择吉出殡、装棺入殓等。按照传统观念,鄂温克人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此对死者的祭奠十分重视。逢年过节,人们都要来到死者的坟前烧纸、供奉食品,以表怀念和祭祀之意。
节日
鄂温克族有不少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敖包会是鄂温克族的盛大节日,它起源于鄂温克人对“敖包”的祭祀活动。在过去,每个“哈拉”都有自己的领地和“敖包”,同一“哈拉”的人在每年五月汇集在一起,共同祭祀本氏族的“敖包”。在祭祀敖包时,要宰杀牛羊等作为祭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好年成。每次敖包会上都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
“米阔勒”是莫勒格尔河流域鄂温克人的节日。广大牧民按传统习惯,在每年五月欢度“米阔勒”节以庆祝牧业丰收。这是鄂温克人计算一年之中牲畜又增加了多少的日子。
每年五月下旬,草原上绿草遍野,花香四溢。人们都穿上美丽而鲜艳的服装,远近的亲戚都汇集在一起,给牲畜去势、烙印。姑娘们穿着羔皮的筒裙,双手忙碌着抓羊羔。小伙子们矫健地骑上最好的“杆马”,挥舞着套马杆,追套烈马。老牧人为了锻炼青年人,常常让青年人套马,每当套住烈马的时候,强壮的骑手们一拥而上,有的跳上马背,有的拉住马尾,有的捏紧马耳,瞬间把马摔倒在地,于是就剪鬃,剪马尾,如果这匹马刚好4岁,那就在臀部打上烙印,以作标志。如果不是被选为种公马的话,兽医还给它去势。这是一种非常紧张而有趣的劳动,也是牧民互相比武,大显骑技的好机会。然后,每家都在蒙古包里准备食品和美酒、手扒肉,请所有参加生产活动的人赴宴。客人们在这一家吃完再到另一家吃,非常热闹。
在周边民族的影响下,鄂温克族也开始过“阿涅”(春节)、“罕西”(清明节)和端午节等节日,这使得鄂温克族的岁时风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米阔勒”是莫勒格尔河流域鄂温克人的节日。广大牧民按传统习惯,在每年五月欢度“米阔勒”节以庆祝牧业丰收。这是鄂温克人计算一年之中牲畜又增加了多少的日子。
每年五月下旬,草原上绿草遍野,花香四溢。人们都穿上美丽而鲜艳的服装,远近的亲戚都汇集在一起,给牲畜去势、烙印。姑娘们穿着羔皮的筒裙,双手忙碌着抓羊羔。小伙子们矫健地骑上最好的“杆马”,挥舞着套马杆,追套烈马。老牧人为了锻炼青年人,常常让青年人套马,每当套住烈马的时候,强壮的骑手们一拥而上,有的跳上马背,有的拉住马尾,有的捏紧马耳,瞬间把马摔倒在地,于是就剪鬃,剪马尾,如果这匹马刚好4岁,那就在臀部打上烙印,以作标志。如果不是被选为种公马的话,兽医还给它去势。这是一种非常紧张而有趣的劳动,也是牧民互相比武,大显骑技的好机会。然后,每家都在蒙古包里准备食品和美酒、手扒肉,请所有参加生产活动的人赴宴。客人们在这一家吃完再到另一家吃,非常热闹。
在周边民族的影响下,鄂温克族也开始过“阿涅”(春节)、“罕西”(清明节)和端午节等节日,这使得鄂温克族的岁时风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好客
鄂温克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热情、诚恳地招待客人是鄂温克人的习惯。他们认为客人来到家里是大喜事。在牧区,对客人敬烟、敬奶茶和吃手扒肉是普通的礼节。在猎区,猎民则以驯鹿奶和鹿、犴的胸口肉、脊骨肉、肥肠、犴鼻肉等招待客人为最上品。猎民在森林仓库中放着食品、衣服、用具等,从不上锁,其他猎人如果途中断了粮,可以到任何一个仓库里去取,不一定取得主人的同意,事后在市场上遇见主人如数归还即可。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