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赞词,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二十七)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27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祝赞词(伊茹勒)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礼仪,但并非一定要在隆重的场合才使用,即使在一般交往中,彼此问候,并相互致以美好祝愿,也是蒙古人的日常礼仪。

2011年,蒙古族祝赞词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114。

按蒙古人习俗,致祝词要分场合和对象。在不同场合,或对不同对象,致祝词内容也不相同。

诸如在搭建新蒙古包、做毛毡、狩猎、嫁娶等场合都要吟诵喜庆的祝词和演唱美好的赞歌。

赞词是以朗诵诗形式出现的蒙古族特有的文艺形式。自古在蒙古族民间流传,分布广泛,历史悠久。
  
蒙古族祝赞词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它体现和传承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现代蒙古族文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学、说唱、音乐等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蒙古族祝赞词源于蒙古族人的社会生活,用独特的形式反映人民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也反映出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深厚内涵。

但因所分布的地域、不同部落迥异的风俗习惯、方言的差异等种种原因,流传于各地的伊茹勒(祝赞词)都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

东乌珠穆沁旗游牧文化底蕴浑厚,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祝赞词(伊茹勒)艺术地方特色非常突出,较完整地保存着其原生状态。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