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地理》内蒙古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榜单(83...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27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南端、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南与阿尔山市、蒙古国毗邻。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南端、与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壤,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南与阿尔山市、蒙古国毗邻。这里距呼伦贝尔市所在地海拉尔区120公里,是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科普探险、野营狩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国家森林公园。

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6726公顷,以四季常青的沙地樟子松系统和浩瀚无垠的草原湿地景观为主,兼有连绵逶迤的冈峦山岭、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银装素裹的北国冰雪、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等景观资源。这里有亚洲最大、我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带,樟子松现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以其特有的防风固沙、抗旱、耐贫瘠等特点为业内人士所关注,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加之这里林区有秀美的山川,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公园已成为呼伦贝尔热点旅游景区。
位置境域
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于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镇南2公里,与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壤,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南与阿尔山市、蒙古国毗邻,总面积6726公顷。

这里有全国最大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带,被誉为“樟子松的故乡”,红花尔基林业局经营着这片森林资源,林业局施业区总面积59.8万公顷。郁郁葱葱的樟子松林带长约120公里,最宽处40公里,是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
地貌地形
红花尔基位于大兴安岭山地向呼伦贝尔平原过渡地带,其地貌类型独特,具有低山、丘陵、平原、沟壑等多种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坡状、起伏的沙地和低山丘陵构成的山地,坡度较缓,地势南高北低。

红花尔基区域内主要有伊敏河、红花尔基河、辉河、奎腾河,期间分布有河流与众多的湖泊。公园内有2个天然湖泊,水面均在10公顷以上。
林业资源
公园内以连绵浩瀚的樟子松林和草原湿地为主体景观资源,有天然林4383公顷,占园区总面积65%,其中樟子松4237公顷,占园区总面积63%。公园内自然资源丰富,园中古树参天,植被茂密,最大树龄300-400年。

红花尔基拥有集中连片的天然沙地樟子松,总面积598372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1.0%。而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然樟子松林成为公园内最为壮观的景色,园内有天然林4383公顷,占森林公园总面积的65.2%,其中天然樟子松林4237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63.0%。树龄300至500年,树径多达20厘米以上的参天大树散布其间。
野生植物
红花尔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沙地樟子松,处于亚欧草原植物区与欧亚针叶林植物区的交汇区域的红花尔基,植物区系以东亚区系成分和蒙古区系成分为主,并混有泛北极成分、古北极成分、东古北极成分、亚洲中部成分等。

森林公园樟子松林内主要有乔木、灌木和地表植物等,乔木种类的沙地樟子松、白桦、山杨、落叶松、蒙古柳、山丁子、稠李子为主要树种;灌木主要有绣线菊、野刺玫、小叶锦鸡儿、兴安杜鹃、樾桔等。除上述主要乔、灌树种外,还有沙参、防风、芍药、胡枝子、柴胡、龙胆、远志、桔梗、百合、黄花、金银花等药用植物及多种可食性菌类、浆果、纤维植物、淀粉植物、山野菜等。
野生动物
森林公园处于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二者的过渡地带,红花尔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6种(鸟类44种,兽类1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鸟类5种,兽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9种(鸟类39种,兽类10种),常见野生动物有狍子、兔子、野猪、黄羊等。
历史人文
红花尔基为蒙古语,汉语译为“盆地”、“洼地”,已有百余年历史。

其地形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这里四面群山高地环绕,伊敏河在镇北缓缓流过。红花尔基镇区现有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11个民族7000多人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各少数民族风俗各异又彼此相融,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习惯,因此这里也是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历史发展、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理想乐园。
风俗习惯:公园所在地是很多民族聚居区,有蒙古族、鄂温克族、等少灯数民族,不同的少数民族均有民族节,如“那达慕”大会和放炮节等

民族歌舞:蒙古族歌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筷子舞、安代舞等都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淳朴热情,健康气质。

购物类:公园内的天然野生菌类,如:鸡血菇、花脸菇、草菇等是天然绿色食品;工艺品如:软皮革、牛羊皮等赠送亲友佳品。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