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岩画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2-03-19
内蒙古是中国岩画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是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岩画主要分布地有四处:一是内蒙古自治区西北乌尔特旗内的“阴山岩画”,二是西南阿拉善右旗的“曼德拉山岩画”,三是自治区西南阿拉善右旗之东乌海市境内的“桌子山岩画”,四是自治区东南部赤峰附近的“翁牛特旗岩画”。其中“阴山岩画”早在南北朝时就已被发现,是我国岩画的杰出代表之一。“桌子山岩画”发现于1973年;“翁牛特旗岩画”则是2007年前后才发现的。
阴山岩画
1、阴山岩画 
分布于内蒙古狼山地区一条几百公里的狭长地带的岩画,统称为“阴山岩画”。早在公元5世纪时,阴山岩画就被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然而在其后长达1400多年间再无人问津。直到本世纪30年代未,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才发现了几幅岩画。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的,先后共发现岩画1万多幅,其中做过拍照和临摹的岩画有近千幅。这些岩画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状况。

阴山岩画分布非常广泛,最多的地方在乌拉特中旗南部的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东西延伸5公里多。仅此一处,岩画就在千幅以上。在地里哈日山东北不远的山南坡和山顶部也有大量岩画和地里哈日山岩画毗连一起,成为一个岩画分布区。地里哈日山西南约8公里的瓦窑沟北山,每隔2至10米或稍远一些便有一处岩画,总数在9百幅以上。其次在蹬口县默勒赫图沟一处迎北的崖壁上,东西长约50米,高约20米,有80个人头像组成。另一处在蹬口县格和尚德沟中段的一块迎西的石壁上,宽约5米,高约15米,由50个单体画组成,两处已均被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岩画面积最大的是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口西畔石头上的正方形岩画,面积约400平方米,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2008年又在该县沙金苏木托林沟新发现又一处岩画群,数量达300多幅左右。

岩画的题材从总体上看,取材于游牧民族的狩猎活动。其中数量最多、凿刻最精的是动物岩画。画中动物有山羊、绵羊、盘羊、羚羊、岩羊、大角鹿、白唇鹿、赤鹿、糜鹿、驼鹿(罕达犴)、狍子、马、骡、驴、驼、牛、野牛、羚牛、狗、龟、野猪、兔、狐狸、蛇、狼、虎、豹等。其次,是狩猎的画面也占有特殊的地位,数量可观,表现了史前民族的社会生活,这是整个岩画中最绚丽的部分。狩猎画中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猎手、武器、狩猎方式等场面性图像,无论阴山动物岩画独猎或众猎,还是引弓射猎或围捕野兽的画面,通常都表现其最紧张的一刹那,突出猎手对野兽致命处的打击过程,表现猎人获得野兽的强烈愿望。反映出原始人类的文化艺术来源于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这一根本途径。除动物画和狩猎画外,数量上占有较大比例的是放牧画。放牧画大约在青铜器时代晚期产生,并一直延续到元、明、清。虽然时间相距很远,但其内容却大体相近,一般有出牧图、倒场图、一条鞭式和满天星式牧羊图、牧马图等。这些放牧方式在今日的内蒙古草原仍然比较流行。此外,人物舞蹈、车辆及出行、骑士、骑士列队、征战图、穹庐毡帐、人面形、人手足印、兽禽蹄足印、原始数码、图画文字、星图等岩画,以及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在整个岩画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直接反映了原始民族和部落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几处天体星象岩画,在世界岩画中也是少见的。

阴山岩画大体分为四个时代、五个时期:

第一代岩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中期原始氏族部落的岩画。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数量多,分布广,制作认真;

第二代岩画是春秋时期至两汉时期匈奴人的岩画;

第三代岩画为中世纪岩画。这代岩画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岩画和五代至宋代回鹘、党项人的岩画。突厥人岩画数量较少、内容以表现家畜为主,其中山羊占有突出地位。表现手法有抽象化、图像化的特征;回鹘岩画的突出特点是用铁刃画刻而成,线条细而浅,题材多为仿前代作品,并有少数植物图案和回鹘文字。党项人岩画大都是敲凿而成,做工粗糙但色泽新鲜,多如新作一般,并伴有西夏文字。其艺术特点是形象性很强;

第四代岩画是元代以后蒙古族的作品,称为近代岩画。岩画分敲凿岩画和颜料岩画两种。颜料岩画为蒙古民族所特有,岩画内容除一部分反映生活、生产(如奔马、双峰驼、牧工图等)之外,多数是与喇嘛教有关的图案。

阴山岩画的艺术特色质朴、生动,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岩画多以写实为基础,记录了人类童年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题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再现作者亲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在构思、技巧和表现力诸方面,均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朴实健康的美学观和惊人的艺术才华。阴山岩画并不是对自然原封不动的照搬,作者往往把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形象给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现对象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并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图,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动。许多运动物像动感强烈,或引颈长嘶,或回首短呜,或慢步缓行,或四蹄腾跃;有的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与舔吻亲呢。作者为了强调某一事物,运用夸张、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作者表现的中心,如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斗争的图画,均在构图和比例上往往突出胜利者的形象,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敲凿法是利用比画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属器或石器,在画面上打击成点,点连成画。用敲凿法制成的岩画,线条深浅不一,疏密不均。磨刻法亦称研磨法,用此法做成的岩画,痕深面光,断面成“U”形。此外,还有划刻法,即用金属工具划刻,其划痕细而浅,此类作品多为晚期作品。

磴口县岩画在阴山岩画之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时代早,题材丰富,分布密集。①哈日干那沟及其支沟的岩画分布在磴口县的西北以及与乌拉特后旗毗邻的地方。②格尔敖包沟岩画该地的岩画点由哈日干那沟南口,顺着巴盟的临河至额济纳旗的公路西行可至。岩画均为凿刻,比较有特色的是它反映了祭祀、围猎及狩猎的生活场面。③默勒赫图沟岩画是以各种人面像为主要题材的。众神像汇集之处往往是高山深谷之所。④托林沟岩画托林沟全长不过15公里左右,发现的岩画有千幅以上,是阴山岩画中最密集的地方。岩画主要表现了动物(包括带有幻想性质的动物形象),骑者,人面像和符号。⑤阿贵沟岩画内容以各种羊的表现为主,还有许多野生的动物,如狐狸、免、狼、牦牛、鹿、驼鹿、野马等。也有驯养的家畜,如狗和马等形象。人物表现有骑者、猎人(一般为执弓的猎人)、车轮。也有人面像和星辰等内容。⑥乌斯台沟岩画位于磴口县西北部,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比较有意义的是人面像,攻战场面,祈雨情

乌拉特中旗岩画位于乌拉特中旗南部的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东西延伸5公里多。仅此一处,岩画就在千幅以上。在地里哈日山东北不远的山南坡和山顶部也有大量岩画和地里哈日山岩画毗连一起,成为一个岩画分布区。在阴山狼山岩画系列中,乌拉特中旗岩画,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都是主要的。凿刻年代有早有晚,大多属于青铜时代,只有个别画面属于晚期。主要有三个岩画区:①几公海勒斯太岩画:位于乌拉特中旗的西南部。这里不仅是岩画最集中的地方,共有18个地点,也是阴山岩画最东的地点。作画时代大约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通常是凿刻于光滑的黑石上;岩画一般分布在山南的山腰至山顶上。②韩乌拉山峰岩画:韩乌拉意为众山之王。在古代这里是我国北方民族与汉民族频繁接触的地区。至今遗留着他们活动的遗迹如石围墙、墓地等。这一带的岩画分布在22个地点上。③乌珠尔岩画:分布在7个地点。其岩画内容以表现动物为主,其次便是牧人舞蹈者的形象。
2、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岩画
包括曼德拉山岩画、苏海赛岩画和雅布赖山布布岩画三个岩画点:

曼德拉山岩画曼德拉山岩画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阿拉善右旗孟根布拉格苏木西南14公里境内的曼德拉山中,距旗府所在地210公里。曼德拉系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腾飞,在这里具有山势高峻之意。岩画分布于东西3公里、南北6公里的山地上,面积约18平方公里,共4234幅岩画。岩画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及近代阿拉善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形态、自然环境风貌。其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堪称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的画廊,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岩画的造型技法有凿刻、磨刻和线刻。画面内容为狩猎、放牧、战斗、神佛、日月星辰、寺庙建筑、舞蹈、竞技以及游乐等。以刻画动物为主,如北山羊、盘羊、青羊、石羊、绵羊、黄羊、羚羊、马、驴、骡、驼、牛、鹿、水牛、狗、狼、虎、豹、兔、狐狸、蛇、龟和飞禽等。其形象或静或动、或站或卧、或单或多,其物种之多样、形态之各异,令人叹为观止。岩画中也有表现人类活动的画面,画中的人们有的在放牧,有的在狩猎、有的在对搏,有的在歌舞。庄严中见活跃,方正中见变化;古朴粗犷,像儿童笔下的形象,颇得天真自然之美。岩画中,还有一部分刻画的是日、月、星辰等天体图象,另外还有部分是各族各代、各式各样的文字图案。
阿拉善苏海赛岩画
其作画时间延续时间较长,多出于商、周、秦、汉时代并一直延续至明、清。作者主要是历代活动在此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羌、突厥、蒙古、满等民族,至于作画时间的上限,至今尚不可考。据史书记载,最早生活在阿拉善及巴丹吉林地区的民族是大月氐。大约远在战国初年。与月氐同时活动在这一地区的还有羌人曼德拉岩画反映了古代游牧民的生活,岩画中表现马匹、马镫、骑马、骑驼内容的作品,是青铜时代
3、翁牛特旗岩画
2007年3月发现于于翁牛特旗乌丹镇北约20公里一座荒山的山脚下。岩画用磨刻的方式画在一块巨石上。从位置上看,这块巨石应该是很久以前从山上崩落下来的山岩。岩画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组画面,最突出的部分就是红山文化时期岩画最常见的两个并列的同心圆,其中一组画面的同心圆上方还刻有一个圆,下方有一个“四”字型的图案。在这组画面的右面和下方还有另外两组画面也是同心圆图案。

据赤峰博物馆馆员张松柏介绍,这次发现的红山文化时期岩画画面之大、图案之清晰是罕见的。据他分析,同心圆图案和下方的“四”字图案显示出人面部的形状,上面的同心圆表示眼睛,下面的“四”字图案则是一张狰狞的嘴。应该是一处史前先人祭祀的地方,巨石上的岩画与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
4、乌海市岩画
包括桌子山、苦菜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雀儿沟等五处岩画点,共有一百多幅较清晰的画面。其中以桌子山岩画较为著名。

桌子山岩画时间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位于内蒙古乌海市东南15公里处桌子山。1973年,首先被发现于桌子山间的召烧沟。桌子山岩画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山地缓坡岩画,即召烧沟岩画;第二种类型为悬崖峭壁岩画,即苦菜沟、毛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雀儿沟岩画。其中,岩画为磨划的阴纹,以召烧沟岩画最为著名。大多数为神灵像,还有动物和太阳图案等,从题材和艺术风格推断,召烧沟岩画系青铜器时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迹,现已发掘出可辨认图形十幅。画面磨刻在较为平缓的石灰岩坡面上大多为神态各异的人面像,太阳神图案。其余岩画多是动物图形和骑马人图形,反映的内容有祭祀,行猎,迁徙,家庭聚会和舞蹈等场面,对研究古代北方游牧人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其内容多为人面像,动物图形和人物狩猎图,还有一些怪异图案。画面笔法古朴,形象夸张,人面像多为四目双眉者。召烧沟岩画群中,有一幅一米见方的画面,描绘的是个四口之家。其中男性图像高大雄赳赳,十分突出,女性则矮小而苗条,中间是两个孩子。这幅画显示了这是个以男性为主的家庭。
5、克什克腾旗岩画
有白岔河和砧子山两个岩画点。白岔河岩画位于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处的七老图山脉。1981年,在克什克腾旗境内的白岔河流域,发现9处48组岩画,分布有永兴岩画、板石房岩画、榆树林子岩画、广义岩画、乌兰坝底岩画、双合岩画、大河隆岩画、胡角吐岩画、沟门岩画、哥佬营子岩画等。砧子山岩画位于克什克腾旗西部,达里诺尔湖北岸5公里的砧子山东南侧石崖上,描绘了人物、马、鹿、虎等动物的形象。
6、苏尼特左旗岩画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苏尼特左旗。岩画内容相当丰富,岩画最为集中的是呼和楚鲁岩画点,现已发现的岩画近千幅,以动物为主,同时也有骑者、天体、文字、马镫以及舞者、男女交媾等画面,运用凿刻和磨刻两种文法,有的具象也有抽象图案。
7、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岩画
分布于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三个地段:推喇嘛庙岩画,有42个岩画点,是乌兰察布岩画主要分布的地方;沙很岩画,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东北部,有四个岩画点;南吉板登岩画南吉板登位于达尔罕茂明联合旗之北,由满都拉苏木往东北行约35公里即至。这里丘陵连绵,有5个岩画点。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