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和硕端静公主陵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8-23
喀喇沁旗公主陵为清康熙皇帝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与其夫喀喇沁旗郡王噶勒藏合葬墓,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地上,墓向正南。陵墓占地10余亩,四周是约3米高的石围墙,当地称和硕公主坟。
喀喇沁旗公主陵为清康熙皇帝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与其夫喀喇沁旗郡王噶勒藏合葬墓,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地上,墓向正南。陵墓占地10余亩,四周是约3米高的石围墙,当地称和硕公主坟。2007年9月,公主陵被确定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家乡位于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东35公里处,因公主去世后,随公主下嫁的十户陪嫁人(满族)也随同来此守陵故得名十家满族乡。清朝一贯采用和亲联姻方式来巩固边防。康熙年间为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于康熙三十一年,将自己的第五女儿下嫁给喀喇沁王扎什次子噶勒藏,以此来安定边塞。
和硕端静公主(1674年--1710年),康熙帝第五女,母为布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噶勒藏为福晋。时年公主十八岁,额驸噶勒藏十七岁。端静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时年三十七岁。康熙五十八年,葬。同时,有十家满族人跟随公主陪嫁从北京一同而来。
公主下嫁那天,热闹非凡。从长城口一直到锡伯河川的公爷府,近千里路上,清水泼道,黄土铺路,旌旗蔽日,鼓乐动天。由数千名迎亲人士组成的庞大队伍,逶迤行进在金秋十月的漠南荒原上。中间引人注目的一顶彩舆上,端坐着凤冠霞帔、戴金挂银的美丽女子。她手捧金册,面无表情。彩舆前面有手提红灯、香炉的宫娥彩女和手持金瓜、朝天镫的武士组成的仪仗队,后面是运输大队,运载的货物有公主陪嫁的妆奁服饰、金银珠宝和驼马帐房,后面还有步行的管家、庄头嬷嬷以及服侍公主饮食起居的10姓满族家人。队伍长达数十里,显示出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势与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使人望而生畏。
十家乡位于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东35公里处,因公主去世后,随公主下嫁的十户陪嫁人(满族)也随同来此守陵故得名十家满族乡。清朝一贯采用和亲联姻方式来巩固边防。康熙年间为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于康熙三十一年,将自己的第五女儿下嫁给喀喇沁王扎什次子噶勒藏,以此来安定边塞。
和硕端静公主(1674年--1710年),康熙帝第五女,母为布贵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噶勒藏为福晋。时年公主十八岁,额驸噶勒藏十七岁。端静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时年三十七岁。康熙五十八年,葬。同时,有十家满族人跟随公主陪嫁从北京一同而来。
公主下嫁那天,热闹非凡。从长城口一直到锡伯河川的公爷府,近千里路上,清水泼道,黄土铺路,旌旗蔽日,鼓乐动天。由数千名迎亲人士组成的庞大队伍,逶迤行进在金秋十月的漠南荒原上。中间引人注目的一顶彩舆上,端坐着凤冠霞帔、戴金挂银的美丽女子。她手捧金册,面无表情。彩舆前面有手提红灯、香炉的宫娥彩女和手持金瓜、朝天镫的武士组成的仪仗队,后面是运输大队,运载的货物有公主陪嫁的妆奁服饰、金银珠宝和驼马帐房,后面还有步行的管家、庄头嬷嬷以及服侍公主饮食起居的10姓满族家人。队伍长达数十里,显示出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势与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使人望而生畏。
在迎亲队伍长途跋涉的时候,康熙皇帝早已来到热河汤泉沐浴,喀喇沁郡王札什和漠南诸部王公前来晋见。平定南方“三藩之乱”之后,清廷的军事重点已转移到北方,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尚末平息,沙俄也在虎视眈眈。康熙皇帝不得不以送亲为名先行一步,召见蒙古各部共商国防大计。
迎亲队伍回来了,额附府前面的广场上,到处张灯结彩,鼓乐动天,72座帐棚呈月芽形排开。喀喇沁部大小官员和前来贺喜的蒙古各部王公贝子,全部跪倒在地迎接公主下舆。迎宴丰盛,美酒飘香,广场一连七天热闹非凡。真可谓喜气笼四野,欢歌震山川。
但在这欢闹的背后,却有不易察觉的冷淡和凄凉。公主对这门亲事非常不满意。成婚那天,他见到额驸噶勒藏,几乎吓得昏了过去。他那高大的身材,生有麻子的长乎脸,哪里是她想象中的意中人?她虽是贵人兆佳氏所生,比不得其他公主尊贵,但她是在康熙皇帝的祖母博尔济特氏身边长大,深得宠爱,因此十分任性。她听说过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的壮举。为了国家的利益下嫁蒙古,只希望嫁给一个才貌双全的如意郎君,谁知到头来偏偏事与愿违,她好生气恼。
按清朝惯例,公主不挂红灯,附马不得擅自入内,即使入内,也要进君臣之礼。和硕端静公主长期不挂红灯,额驸噶勒藏气愤不已,加之他性格傲慢,不肯卑躬屈膝,又有公事在身,长期在多伦至林西边防要塞巡视。于是,他在外自寻欢乐,把公主抛在脑后。和硕端静公主整日郁闷,郁郁寡欢,刚满37岁便离开了人世。至于他的死因众说不一,无法考证。康熙皇帝念公主一生对皇家的贡献,为了厚葬公主,修建了陵墓━━公主陵。
迎亲队伍回来了,额附府前面的广场上,到处张灯结彩,鼓乐动天,72座帐棚呈月芽形排开。喀喇沁部大小官员和前来贺喜的蒙古各部王公贝子,全部跪倒在地迎接公主下舆。迎宴丰盛,美酒飘香,广场一连七天热闹非凡。真可谓喜气笼四野,欢歌震山川。
但在这欢闹的背后,却有不易察觉的冷淡和凄凉。公主对这门亲事非常不满意。成婚那天,他见到额驸噶勒藏,几乎吓得昏了过去。他那高大的身材,生有麻子的长乎脸,哪里是她想象中的意中人?她虽是贵人兆佳氏所生,比不得其他公主尊贵,但她是在康熙皇帝的祖母博尔济特氏身边长大,深得宠爱,因此十分任性。她听说过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的壮举。为了国家的利益下嫁蒙古,只希望嫁给一个才貌双全的如意郎君,谁知到头来偏偏事与愿违,她好生气恼。
按清朝惯例,公主不挂红灯,附马不得擅自入内,即使入内,也要进君臣之礼。和硕端静公主长期不挂红灯,额驸噶勒藏气愤不已,加之他性格傲慢,不肯卑躬屈膝,又有公事在身,长期在多伦至林西边防要塞巡视。于是,他在外自寻欢乐,把公主抛在脑后。和硕端静公主整日郁闷,郁郁寡欢,刚满37岁便离开了人世。至于他的死因众说不一,无法考证。康熙皇帝念公主一生对皇家的贡献,为了厚葬公主,修建了陵墓━━公主陵。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二十六日申时,和硕端静公主去世,其陵柩先厝于王爷府镇(原大西沟乡)的陵沟门。清康熙五十年间,一朝天子为了表达对北方的器重和对女儿“报国之情”的敬重,特别恩旨,公主与附马合葬,称为“君臣合葬”。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和硕端静公主陵在喀喇沁旗东南部十家满族乡境内马鞍山脚下建成。是一个天造地设的优美山区,视野开阔,气象雄伟,占地十余亩。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未时和硕端静葬于此地,称此墓为和硕端静公主陵。跟随公主陪嫁的“十家”人便随迁到这里落户守陵。
陵墓分前后两院,前院有门房3间,正殿3间,东西配房各7间,两侧有通往后院的小门;后院有大厅7间,原系供奉公主衣冠饰物之所在。墓体圆形,高约2米,砖石垒筑,建于大厅后面的方台之上,石雕勾栏围绕,墓前石阶下置有一个长方形石供桌。地表现存石刻为:四柱石牌坊1座,镶嵌汉白玉匾额,坊顶个别部件被盗;立龙墓表1对(近年遭严重毁坏);螭首龟趺“敕建”蒙满汉文墓碑1通。墓室已遭毁坏。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收藏此墓汉白玉蒙满汉文墓志1合,”奉旨合葬“满蒙汉文碣1方。
噶勒藏(1675--1722)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袭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死后奉旨与公主合葬。据载,康熙三十年(1692年),康熙皇帝把他的五格格和硕端静公主嫁于喀喇沁旗郡王噶勒藏为福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二十六日申时,和硕端静公主去世,其陵柩先厝于大西沟乡(今王爷府镇)的陵沟门。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和硕端静公主陵在喀喇沁旗东南部(今十家满族乡境内)建成。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未时和硕端静公主被安葬于此地,称此墓为和硕端静公主陵。
陵墓分前后两院,前院有门房3间,正殿3间,东西配房各7间,两侧有通往后院的小门;后院有大厅7间,原系供奉公主衣冠饰物之所在。墓体圆形,高约2米,砖石垒筑,建于大厅后面的方台之上,石雕勾栏围绕,墓前石阶下置有一个长方形石供桌。地表现存石刻为:四柱石牌坊1座,镶嵌汉白玉匾额,坊顶个别部件被盗;立龙墓表1对(近年遭严重毁坏);螭首龟趺“敕建”蒙满汉文墓碑1通。墓室已遭毁坏。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收藏此墓汉白玉蒙满汉文墓志1合,”奉旨合葬“满蒙汉文碣1方。
噶勒藏(1675--1722)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袭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死后奉旨与公主合葬。据载,康熙三十年(1692年),康熙皇帝把他的五格格和硕端静公主嫁于喀喇沁旗郡王噶勒藏为福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二十六日申时,和硕端静公主去世,其陵柩先厝于大西沟乡(今王爷府镇)的陵沟门。康熙五十一年(1713年)和硕端静公主陵在喀喇沁旗东南部(今十家满族乡境内)建成。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未时和硕端静公主被安葬于此地,称此墓为和硕端静公主陵。
和硕端静公主陵建筑宏伟壮观,前有高大的石雕牌坊,四柱三门,两侧立有花岗石华表,结构和装饰统一完美。中有碑亭,内置御赐碑一通,其碑文共一百六十五字,由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而成。叙述“端静公主秀淑深宫……丰而处约,勤俭克敦,贵而能谦……摧折早令,更念公主之贤,特表丰碑长垂留芳”。主要叙记了和硕端静公主勤俭克淳,礼贤仁仪的一生。
碑后建有庭院一处,占地十余亩,四周砌有丈余高的石围墙,共分前后两层院。正殿、大厅东西配房共三十余间,均为磨砖对缝、筒瓦盖顶庑殿式建筑。通往墓穴的遂道两侧是精雕细刻有石桌、石椅、石供品等和汉白玉的石勾栏,螭首龟趺俱全,十分气派豪华,这就是昔日的公主陵。
前院门房三间,里面有东西配房各七间,正殿三间均为磨砖对缝、筒瓦盖顶庑殿式建筑。正殿左右各有一小角门,由甬道通向后院。松、杏、杨等树有次序地布满全院。后院有大厅三间,大厅内供奉着公主生前的衣饰和用具。
大厅之后是公主的陵墓,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砖石砌就的圆形大墓,墓顶高约两米左右,下层是石砌的方台,方台边缘建有汉白玉的石雕围栏,前、左、右三面留有上台的通口,并各有石条台阶五级。正面阶前置一长方形石制供桌,边缘装饰花纹雕刻精细。桌上有石刻供果供饭。墓前高大的墓碑上镌刻着“喀喇沁多罗棱郡王噶勒藏所尚和硕端静公主之神位”。
日月如梭,和硕端静公主陵历尽沧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这期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和践踏,已失去了当年那种气势磅礴的原貌。
以前有看护陵墓的人。在解放的前几年就没人看啦,但一切都完好,没有破坏。到1945年前后,陵院的松树就被人放了,房子也被人拆了,陵墓也被人盗啦,就连陵前牌坊上东西两侧的汉白玉也让人砸下去拿走啦,只留下正中间的一块完好。
和硕端静公主陵墓被盗:盗墓人是知道内情的。从第五等石条台阶(共十三级台阶)撬开,单人爬进去,爬行二十米左右就能站起来。前边是石门,门右有闸门机关,捺后石门自动就开了。门开时暗箭放出,门又关上。待再捺消息门开,就什么暗器也没有了。里边是贡型方庭,正面是公主塑像,两边是童男童女和佣人的塑像。金银首饰和珠宝被盗窃一空。在公主像庭中能听到里边水响。据说公主尸体没有被盗,还在山里洞中,有道宽河隔着,并有暗器保护。
公主墓在1949年春遭到人为的破坏,拆除建筑,挖毁灵堂,扒掉围墙,将整个墓地辟为耕地,现只存一石牌坊,一对石雕华表和那统御赐碑。证实着公主效忠的一生。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断壁残垣的凄凉场面,那么,对于后人来说,和硕端静公主陵原貌多数不为人知了。
跟随公主陪嫁的“十家”人大都是随和硕端静公主下嫁而来的“包衣”(即“旗下家人”)的后人,隶属镶黄旗。这10户守陵人有太监二人、嬷嬷二人、武士六人。“十家”中有两大家:白家和王家人最多。白家是公主乳母的后裔。王家原为管家太监,王府的四品官,随公主下嫁时,曾任总管。两家后裔现在居住喀旗十家满族乡。潘家,也是陪嫁太监,曾任“牛录”,名叫潘良洞,公主死后,他迁居于京郊宛平县。曾在北京西寺牌楼附近居住,其弟潘良玉的后裔现在十家满族乡居住。李家,其后裔现在十家满族乡居住。胡家,原为内务府太监,陪嫁时,暗藏家谱而来,公主死后,胡家手持家谱认祖归宗,回迁北京。孙家,也是内务府太监,现无后人。董家、侯家、汪家,内务府太监,曾任王府护卫,其后裔现都定居十家满族乡。肖家,原为公主守陵人,在公主迁葬公主陵时未动,留驻喀旗王爷府镇大西沟原厝处,其后人现仍居住大西沟。
十家满族乡的满族人其实是十二家,另两家是于家和闫家两姓。他们原为王府里的阿哈(满语:家奴),随上述“十家”而来,现于家定居十家满族乡,闫家迁往喀旗锦山镇闫家地定居。据统计,现居在十家满族乡的“十家”人有3700多人,散居他乡的有500多人。
为了保护这些清代历史文物,1976年喀旗人民政府把此陵已列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007年9月,公主陵被确定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断壁残垣的凄凉场面,那么,对于后人来说,和硕端静公主陵墓原貌多数不为人知了。
和硕端静公主陵园在哪: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
和硕端静公主陵园门票:无
和硕端静公主陵园交通:喀旗县道平牛线X210(平庄镇至牛家营子镇)中窑村向南7公里十家村
碑后建有庭院一处,占地十余亩,四周砌有丈余高的石围墙,共分前后两层院。正殿、大厅东西配房共三十余间,均为磨砖对缝、筒瓦盖顶庑殿式建筑。通往墓穴的遂道两侧是精雕细刻有石桌、石椅、石供品等和汉白玉的石勾栏,螭首龟趺俱全,十分气派豪华,这就是昔日的公主陵。
前院门房三间,里面有东西配房各七间,正殿三间均为磨砖对缝、筒瓦盖顶庑殿式建筑。正殿左右各有一小角门,由甬道通向后院。松、杏、杨等树有次序地布满全院。后院有大厅三间,大厅内供奉着公主生前的衣饰和用具。
大厅之后是公主的陵墓,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砖石砌就的圆形大墓,墓顶高约两米左右,下层是石砌的方台,方台边缘建有汉白玉的石雕围栏,前、左、右三面留有上台的通口,并各有石条台阶五级。正面阶前置一长方形石制供桌,边缘装饰花纹雕刻精细。桌上有石刻供果供饭。墓前高大的墓碑上镌刻着“喀喇沁多罗棱郡王噶勒藏所尚和硕端静公主之神位”。
日月如梭,和硕端静公主陵历尽沧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这期间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和践踏,已失去了当年那种气势磅礴的原貌。
以前有看护陵墓的人。在解放的前几年就没人看啦,但一切都完好,没有破坏。到1945年前后,陵院的松树就被人放了,房子也被人拆了,陵墓也被人盗啦,就连陵前牌坊上东西两侧的汉白玉也让人砸下去拿走啦,只留下正中间的一块完好。
和硕端静公主陵墓被盗:盗墓人是知道内情的。从第五等石条台阶(共十三级台阶)撬开,单人爬进去,爬行二十米左右就能站起来。前边是石门,门右有闸门机关,捺后石门自动就开了。门开时暗箭放出,门又关上。待再捺消息门开,就什么暗器也没有了。里边是贡型方庭,正面是公主塑像,两边是童男童女和佣人的塑像。金银首饰和珠宝被盗窃一空。在公主像庭中能听到里边水响。据说公主尸体没有被盗,还在山里洞中,有道宽河隔着,并有暗器保护。
公主墓在1949年春遭到人为的破坏,拆除建筑,挖毁灵堂,扒掉围墙,将整个墓地辟为耕地,现只存一石牌坊,一对石雕华表和那统御赐碑。证实着公主效忠的一生。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断壁残垣的凄凉场面,那么,对于后人来说,和硕端静公主陵原貌多数不为人知了。
跟随公主陪嫁的“十家”人大都是随和硕端静公主下嫁而来的“包衣”(即“旗下家人”)的后人,隶属镶黄旗。这10户守陵人有太监二人、嬷嬷二人、武士六人。“十家”中有两大家:白家和王家人最多。白家是公主乳母的后裔。王家原为管家太监,王府的四品官,随公主下嫁时,曾任总管。两家后裔现在居住喀旗十家满族乡。潘家,也是陪嫁太监,曾任“牛录”,名叫潘良洞,公主死后,他迁居于京郊宛平县。曾在北京西寺牌楼附近居住,其弟潘良玉的后裔现在十家满族乡居住。李家,其后裔现在十家满族乡居住。胡家,原为内务府太监,陪嫁时,暗藏家谱而来,公主死后,胡家手持家谱认祖归宗,回迁北京。孙家,也是内务府太监,现无后人。董家、侯家、汪家,内务府太监,曾任王府护卫,其后裔现都定居十家满族乡。肖家,原为公主守陵人,在公主迁葬公主陵时未动,留驻喀旗王爷府镇大西沟原厝处,其后人现仍居住大西沟。
十家满族乡的满族人其实是十二家,另两家是于家和闫家两姓。他们原为王府里的阿哈(满语:家奴),随上述“十家”而来,现于家定居十家满族乡,闫家迁往喀旗锦山镇闫家地定居。据统计,现居在十家满族乡的“十家”人有3700多人,散居他乡的有500多人。
为了保护这些清代历史文物,1976年喀旗人民政府把此陵已列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2007年9月,公主陵被确定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断壁残垣的凄凉场面,那么,对于后人来说,和硕端静公主陵墓原貌多数不为人知了。
和硕端静公主陵园在哪:赤峰市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十家村东北约1.8公里沟北坡
和硕端静公主陵园门票:无
和硕端静公主陵园交通:喀旗县道平牛线X210(平庄镇至牛家营子镇)中窑村向南7公里十家村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