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民俗旅游景点“索伦部落”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8-16
鄂温克民俗陈列馆建于2009年,是一座以反映鄂温克民族民俗文化为题材的特色博物馆。馆内分别展示了鄂温克族的族称、服饰、文化、民居、文体活动、萨满信仰,以及丧葬习俗等内容。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景点“索伦部落”位于内蒙古扎兰屯市西南部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由民俗展览馆、蒙古包群、民族特色建筑、跑马场、驯鹿场、垂钓区组成。总体建筑面积980平方米,民俗展览馆由反映本民族生产生活特色的照片、实物、部分实物模型、动物模型等组成。
蒙古包群由六个蒙古包两两一组成三角型排列。包内设计简洁优雅,将本民族风情特色与现代化设备设施结合在一起。跑马场、驯鹿场、垂钓区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为休闲度假旅游爱好者提供了消遗场所,年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
鄂温克民俗陈列馆建于2009年,是一座以反映鄂温克民族民俗文化为题材的特色博物馆。馆内分别展示了鄂温克族的族称、服饰、文化、民居、文体活动、萨满信仰,以及丧葬习俗等内容。陈列了鄂温克人流传下来的大量生产、生活用具等实物,如冬季穿的毛皮长袍(苏翁)、短皮衣(胡懦木)、羔皮袄(浩布策苏翁)等。全面呈现出这一“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独具一格的民居民俗文化,对传承和发展鄂温克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蒙古包群由六个蒙古包两两一组成三角型排列。包内设计简洁优雅,将本民族风情特色与现代化设备设施结合在一起。跑马场、驯鹿场、垂钓区设施齐全,环境优雅,为休闲度假旅游爱好者提供了消遗场所,年接待游客10000余人次。
鄂温克民俗陈列馆建于2009年,是一座以反映鄂温克民族民俗文化为题材的特色博物馆。馆内分别展示了鄂温克族的族称、服饰、文化、民居、文体活动、萨满信仰,以及丧葬习俗等内容。陈列了鄂温克人流传下来的大量生产、生活用具等实物,如冬季穿的毛皮长袍(苏翁)、短皮衣(胡懦木)、羔皮袄(浩布策苏翁)等。全面呈现出这一“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独具一格的民居民俗文化,对传承和发展鄂温克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中秋、国庆8天长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内蒙古扎兰屯的秋日游异常火爆。在这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森林与草原结合地带,继国内最大的火山天池群落柴河景区吸引大批游客之后,沿途鄂温克人居住的“百公里湿地长廊”内的索伦部落民俗旅游景点,更以其神秘吸引游人眼球。
“索伦”是我国北方三少民族鄂温克族三个族系中的一支。“鄂温克”,汉语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目前全国鄂温克人口不过3万人,而居住在内蒙古扎兰屯市萨马街民族乡的鄂温克族人口不足300人。10月2日,记者走进了位于扎兰屯市区西南90公里处有鄂温克人居住的“索伦部落”景点。
秋日的暖阳照射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上,正是当地人称为“五花山”的时节,满山的桦树、柞树、樟子松,经过秋霜的浸染着色,呈现出红、橙、黄、绿、紫等五颜六色炫目色彩。而“索伦部落”旅游景点就建设在这大山深处的怀抱里。
“索伦”是我国北方三少民族鄂温克族三个族系中的一支。“鄂温克”,汉语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目前全国鄂温克人口不过3万人,而居住在内蒙古扎兰屯市萨马街民族乡的鄂温克族人口不足300人。10月2日,记者走进了位于扎兰屯市区西南90公里处有鄂温克人居住的“索伦部落”景点。
秋日的暖阳照射在绵延起伏的山峦上,正是当地人称为“五花山”的时节,满山的桦树、柞树、樟子松,经过秋霜的浸染着色,呈现出红、橙、黄、绿、紫等五颜六色炫目色彩。而“索伦部落”旅游景点就建设在这大山深处的怀抱里。
远远望去,一座座用桦树皮搭建起来的“撮罗子”(鄂温克人居住的房屋)如棋子般撒落在哈拉河畔的沿河两岸。早有来自北京、齐齐哈尔的一大批游客在此驻足。
那边,密林深处的射箭场地上,由北京小蚂蚁俱乐部组织的50余名孩子和家长正在这里唧唧咋咋喧闹着,张弓搭箭练习射箭。只见小射手们一个个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拉好了架式,在教练员手把手的教授下,一支、两支、三支,箭箭离弦,“啊……我射中啦!我射中啦!”看到自己射出的箭镞射中了靶子,孩子们玩性大增,缠着家长不忍离去。
这边的草地上,一伙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游客,正围着一匹枣红马,跃跃欲试准备策马扬鞭疾驰草原。
游客中的大多数女同志,则对登山旅游项目倍感兴趣。说话间,她们早已穿着五颜六色的登山服行进在了半山腰上。
宽大疏朗的部落院子里,一座座银白色的撮罗子旁,鄂温克人曾使用过的运输工具--勒勒车则成了游客抢坐的新鲜玩意儿。
有乐曲响起来了,广场上,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鄂温克妇女跳起了民族舞蹈“艾旦舞”。据说,这是鄂温克民族狩猎时模仿野猪出没时跳的舞蹈,也叫“野猪舞”。欢快的舞蹈一下子将来部落的游客吸引到了广场上,只见他们不论男的还是女的,纷纷穿上了鄂温克民族的鲜艳服饰,加入到了跳舞的人群中。
部落的女主人李佩琪此时已忙得满头大汗。她告诉记者,自2009年开始投资兴建“索伦部落”旅游景点以来,日前已贷款投资100多万元,目的就是想通过旅游,抢救整理一批鄂温克民族民俗文化。她说,目前虽然还没有见到多大经济效益,但是开弓已没有回头箭,眼下她养殖600多只羊,50多头野猪,种的3000多亩耕地,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了这个景点里,她本人整个人也都风吹日晒成了“铁娘子”……
去年,李佩琪组建了种植业农民合作社,已有10户社员入股。她说,这10户社员都曾是猎民村的猎民,种庄稼还都是生手,她要带领他们一同生产致富。2011年末,合作社的社员每人最多收入在2万元以上。“今年,合作社的社员最多分红可达3-4万元。”李佩琪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略感欣慰。
夜幕降临了,盈盈满月爬上了东山。习习晚风中,“索伦部落”为游客准备的篝火晚会在欢快的民族乐曲中拉开了大幕。
篝火熊熊,映红了游人的脸,游客们踏着欢快的节拍,与当地的鄂伦春人一同围着篝火起舞欢歌。场外,飘来了烤羊排的缕缕诱人香味。
那边,密林深处的射箭场地上,由北京小蚂蚁俱乐部组织的50余名孩子和家长正在这里唧唧咋咋喧闹着,张弓搭箭练习射箭。只见小射手们一个个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拉好了架式,在教练员手把手的教授下,一支、两支、三支,箭箭离弦,“啊……我射中啦!我射中啦!”看到自己射出的箭镞射中了靶子,孩子们玩性大增,缠着家长不忍离去。
这边的草地上,一伙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游客,正围着一匹枣红马,跃跃欲试准备策马扬鞭疾驰草原。
游客中的大多数女同志,则对登山旅游项目倍感兴趣。说话间,她们早已穿着五颜六色的登山服行进在了半山腰上。
宽大疏朗的部落院子里,一座座银白色的撮罗子旁,鄂温克人曾使用过的运输工具--勒勒车则成了游客抢坐的新鲜玩意儿。
有乐曲响起来了,广场上,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鄂温克妇女跳起了民族舞蹈“艾旦舞”。据说,这是鄂温克民族狩猎时模仿野猪出没时跳的舞蹈,也叫“野猪舞”。欢快的舞蹈一下子将来部落的游客吸引到了广场上,只见他们不论男的还是女的,纷纷穿上了鄂温克民族的鲜艳服饰,加入到了跳舞的人群中。
部落的女主人李佩琪此时已忙得满头大汗。她告诉记者,自2009年开始投资兴建“索伦部落”旅游景点以来,日前已贷款投资100多万元,目的就是想通过旅游,抢救整理一批鄂温克民族民俗文化。她说,目前虽然还没有见到多大经济效益,但是开弓已没有回头箭,眼下她养殖600多只羊,50多头野猪,种的3000多亩耕地,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了这个景点里,她本人整个人也都风吹日晒成了“铁娘子”……
去年,李佩琪组建了种植业农民合作社,已有10户社员入股。她说,这10户社员都曾是猎民村的猎民,种庄稼还都是生手,她要带领他们一同生产致富。2011年末,合作社的社员每人最多收入在2万元以上。“今年,合作社的社员最多分红可达3-4万元。”李佩琪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略感欣慰。
夜幕降临了,盈盈满月爬上了东山。习习晚风中,“索伦部落”为游客准备的篝火晚会在欢快的民族乐曲中拉开了大幕。
篝火熊熊,映红了游人的脸,游客们踏着欢快的节拍,与当地的鄂伦春人一同围着篝火起舞欢歌。场外,飘来了烤羊排的缕缕诱人香味。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