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麦,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六)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21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

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呼麦是一种源于于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山脉的演唱形式。表演者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同时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发出持续基础低音的同时,歌手演唱出和谐的旋律。

呼麦的字面意思是咽喉,据说是从鸟类那儿学来的,而鸟的精灵对是萨满巫师做法至关重要。蒙古呼麦有很多种,可分为主两种主要风格:深呼麦(kharkhiraa)和口哨呼麦(isgeree Khöömei)。

深呼麦歌手用正常的声部唱基础低音,同时突出一个八度以下的低音获次谐音。在口哨呼麦中,突出的是高于基础低音的高音部,产生效果类似于尖锐的口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通过拉紧声带产生基础低音,通过调节口腔形状和大小、开唇和闭唇以及舌头移动产生曲调。

蒙古游牧民族在不同社会场合如盛大的仪式,或家庭节日庆祝中演唱呼麦。放牧的途中或是在蒙古包中哄婴儿入睡也会演唱呼麦。传统上,呼麦是从承载者口头传承给学习者,即由师傅传给徒弟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罗斯图瓦地区也能听到这种歌唱方式。

据考证,呼麦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至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已经产生。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