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
来源: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8-01
内蒙古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北部,占地1200公顷,为内蒙古自治区天然森林公园,拱为着藏传佛教一一黄教三大名寺之一的五当召庙。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内天然林古木参天,松柏林立,灌木丛生,景点繁多,奇观妙景俯拾皆是
内蒙古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北部,占地1200公顷,为内蒙古自治区天然森林公园,拱为着藏传佛教一一黄教三大名寺之一的五当召庙。
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内天然林古木参天,松柏林立,灌木丛生,景点繁多,奇观妙景俯拾皆是。其间曾为五当召庙活佛避暑的“庚毗召庙”及附近的岩门森林浴最为壮美。沿沟北上,海拔2066米的最高峰一以独具蒙古民族风情的敖包而得名的“敖包山”傲然挺立,给人以“登高而小天下”之感。
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内天然林古木参天,松柏林立,灌木丛生,景点繁多,奇观妙景俯拾皆是。其间曾为五当召庙活佛避暑的“庚毗召庙”及附近的岩门森林浴最为壮美。沿沟北上,海拔2066米的最高峰一以独具蒙古民族风情的敖包而得名的“敖包山”傲然挺立,给人以“登高而小天下”之感。
地理环境
五当召森林公园占地1200公顷,公园海拔为 1000-3000米 ,为内蒙古自治区天然森林公园,拱为着藏传佛教一一黄教三大名寺之一的五当召庙。
森林公园内天然林古木参天,松柏林立,灌木丛生,景点繁多,奇观妙景俯拾皆是。
森林公园内天然林古木参天,松柏林立,灌木丛生,景点繁多,奇观妙景俯拾皆是。
主要景点
庚毗召位于森林公园内的庚皮沟,在五当召正北四公里处。筑于山涧瀑布西侧半山腰,规模不大,有四座经堂,一处活佛府,三个厨房和十四栋住宿房,皆是一层藏式土木结构建筑。这是五当召各学疏毕业者自愿修行之所,也是活佛避暑佳地之一。
根皮沟野狼谷位于根皮沟,沟深林密,四季色彩斑斓,终年山林翠绿。植被以天然油松为主,胸径多在20厘米以上,下木以茂密的灌木所覆盖,是野生动物主要的栖息地。
吉忽伦图敖包山是森林公园最高峰,海拔2066.7米,位于根皮沟的北部。该山森林茂密,植被盖度高,主要树种以油松、白桦、山榆、大果榆、蒙古栎等为主。该山顶平缓,筑有吉忽伦图敖包,当地牧民和寺内僧众于每年阴历六月十三祭典敖包,其内容也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人畜两旺。这一天人们除了祭典祈福之外,还要举行娱乐活动。
活佛府紧靠日本伦独贡东侧山坡台地上,两处建筑高低相差十多米,东科尔、章嘉、甘珠尔三座活佛府相连,四周有厢房门楼圈围,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庭院,环境优雅,尤其东科尔府更是建造精美、装饰豪华,是本召历代活佛的办公处所和住地。房屋套连,正间办公地陈列着历代活佛用具和清政府赏赐及各王公大臣赠送的各种佛像、瓷器、玉器、珠宝等。都是精美的珍贵文物。大厅前廊雕刻着神话人物、二龙戏珠、狮、象等,顶部藻井彩绘着沥粉贴金佛教八宝图案。
根皮沟野狼谷位于根皮沟,沟深林密,四季色彩斑斓,终年山林翠绿。植被以天然油松为主,胸径多在20厘米以上,下木以茂密的灌木所覆盖,是野生动物主要的栖息地。
吉忽伦图敖包山是森林公园最高峰,海拔2066.7米,位于根皮沟的北部。该山森林茂密,植被盖度高,主要树种以油松、白桦、山榆、大果榆、蒙古栎等为主。该山顶平缓,筑有吉忽伦图敖包,当地牧民和寺内僧众于每年阴历六月十三祭典敖包,其内容也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人畜两旺。这一天人们除了祭典祈福之外,还要举行娱乐活动。
活佛府紧靠日本伦独贡东侧山坡台地上,两处建筑高低相差十多米,东科尔、章嘉、甘珠尔三座活佛府相连,四周有厢房门楼圈围,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庭院,环境优雅,尤其东科尔府更是建造精美、装饰豪华,是本召历代活佛的办公处所和住地。房屋套连,正间办公地陈列着历代活佛用具和清政府赏赐及各王公大臣赠送的各种佛像、瓷器、玉器、珠宝等。都是精美的珍贵文物。大厅前廊雕刻着神话人物、二龙戏珠、狮、象等,顶部藻井彩绘着沥粉贴金佛教八宝图案。
阿会独贡是一座医学和密宗学部的殿堂,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东南靠活佛府。
殿内两壁塑的怪石危岩,色彩斑驳,洞龛内彩塑十八罗汉形态各异,四大天王庄重威严。正面供奉的释迦牟尼及二弟子,门两侧绘有护法神像,与其紧靠的北侧是苏波盖陵。殿内排列着本召七代活佛骨灰鎏金铜塔。塔为覆钵藏式特点,大小不一,打造精美,上面镶嵌各种宝石。南壁供奉着一尊无量寿佛,手捧宝瓶结跏趺坐,姿态优美。这座陵殿小巧玲珑,前后套连几间小屋,二楼有很小的佛堂及廊台,门廊处有一大转经筒和一排小转经筒,供信徒转经使用。
沿五当召沟北行三公里还有一处建于半山的庙宇,称庚毗庙。
这里风景极佳,奇峰险峻、丛林茂密、古木参天,山泉潺潺。半山腰原建有数座较小经堂和活佛及十多栋僧舍,是活佛避暑和喇嘛静坐修行的地方。
殿内两壁塑的怪石危岩,色彩斑驳,洞龛内彩塑十八罗汉形态各异,四大天王庄重威严。正面供奉的释迦牟尼及二弟子,门两侧绘有护法神像,与其紧靠的北侧是苏波盖陵。殿内排列着本召七代活佛骨灰鎏金铜塔。塔为覆钵藏式特点,大小不一,打造精美,上面镶嵌各种宝石。南壁供奉着一尊无量寿佛,手捧宝瓶结跏趺坐,姿态优美。这座陵殿小巧玲珑,前后套连几间小屋,二楼有很小的佛堂及廊台,门廊处有一大转经筒和一排小转经筒,供信徒转经使用。
沿五当召沟北行三公里还有一处建于半山的庙宇,称庚毗庙。
这里风景极佳,奇峰险峻、丛林茂密、古木参天,山泉潺潺。半山腰原建有数座较小经堂和活佛及十多栋僧舍,是活佛避暑和喇嘛静坐修行的地方。
五当召
五当召是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内蒙古地区喇嘛教寺庙中驰名古今,蜚声中外的一座庙宇,是国家级中西部国线景点,中国藏传佛教四大名寺之一。它位于包头市东北54公里的阴山山脉吉忽伦图山的五当沟。
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之意。藏名巴达嘎尔。它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全部殿宇为典型的藏式风格,寺院分布合理,和谐而统一。远望白色建筑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建筑物上棕色的饰带、黑色的小窗、金色的法轮、红色的柱廊,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夺目。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之意。藏名巴达嘎尔。它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全部殿宇为典型的藏式风格,寺院分布合理,和谐而统一。远望白色建筑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建筑物上棕色的饰带、黑色的小窗、金色的法轮、红色的柱廊,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夺目。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十四(公元749年)重建。主要建筑由六大殿(苏古沁独贡殿、却依拉独贡、洞阔尔独贡、当圪希德独贡、阿会独贡、日木伦独贡)、三座活佛府(东科尔府、甘珠尔府、章嘉府)和一座安放历代活佛骨灰灵塔的苏波盖陵组成。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三百多亩。五当召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云集,最兴盛时期喇嘛有1200多人,在蒙藏地区有很高的声誉,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也是研究藏传佛教、哲学、医学、密宗、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高等学府。
寺内最大的建筑苏古沁独贡,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位于寺院最前部,高三层,占地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殿内有八十根方柱,上部雕刻和彩绘着各种花纹图案,外裹云龙图案的栽绒地毯。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铺藏式地毯。四壁满绘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和各种护法神像。顶部挂着各色幡幔,殿内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全殿可容纳千余喇嘛在此集会诵经。二、三楼殿堂图壁画,极为珍贵。
寺内最大的建筑苏古沁独贡,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位于寺院最前部,高三层,占地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殿内有八十根方柱,上部雕刻和彩绘着各种花纹图案,外裹云龙图案的栽绒地毯。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铺藏式地毯。四壁满绘释迦牟尼佛传故事和各种护法神像。顶部挂着各色幡幔,殿内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全殿可容纳千余喇嘛在此集会诵经。二、三楼殿堂图壁画,极为珍贵。
却依拉独贡并列于苏古沁西侧,其面积仅小于苏古沁独贡,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殿内供奉本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为黄铜分铸焊接制成。弥勒佛戴五叶宝冠,装饰华丽,端坐于须弥宝座上,手作说法印。木雕、彩绘的背光雕刻着卷草、火焰纹饰,颇为精美。
沿着四元的曲折台阶而上是洞阔尔独贡,高居全寺之中,其它建筑均以殿为中心,殿后部分墙体涂以黄色故俗称黄庙。这座殿堂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当召早期建筑。门楣上悬挂着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乾隆帝赐名的“广觉寺”匾额,这里是讲授天文、历法、数学的学部,也称时轮数学院。殿内前后厅满绘壁画、装饰考究。殿前宽敞的讲经台是喇嘛讲经、辨经的场所。
五当召既是一处整体的建筑群,同时,每处殿堂建筑,又可独立成景。附属的建筑虽内外装饰不及佛殿考究,但有的建筑规模却超出殿堂。在内蒙古现存几十座明清寺院里,五当召建筑独具特色,成为塞外一座著名寺院。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AAAA”级旅游景区。
沿着四元的曲折台阶而上是洞阔尔独贡,高居全寺之中,其它建筑均以殿为中心,殿后部分墙体涂以黄色故俗称黄庙。这座殿堂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当召早期建筑。门楣上悬挂着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乾隆帝赐名的“广觉寺”匾额,这里是讲授天文、历法、数学的学部,也称时轮数学院。殿内前后厅满绘壁画、装饰考究。殿前宽敞的讲经台是喇嘛讲经、辨经的场所。
五当召既是一处整体的建筑群,同时,每处殿堂建筑,又可独立成景。附属的建筑虽内外装饰不及佛殿考究,但有的建筑规模却超出殿堂。在内蒙古现存几十座明清寺院里,五当召建筑独具特色,成为塞外一座著名寺院。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 “AAAA”级旅游景区。
资源情况
植被垂直分布,五当召国家森林公园正处于半干旱的典型草原地带内,山地南坡的植被呈现森林、灌丛、草原景观。自下而上有三个垂直带组成,即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灌丛带和山地草甸带。
在南麓分布于海拔1100--2100米之间(阴坡),与1100--1400米(阳坡)的山麓地带,主要由石生针茅--冷蒿、本氏针茅--百里香草原群落和百里香群落所组成。在干燥、石质阳坡还有白莲蒿群落分布。
阴坡见于海拔1200--2100米之间,阳坡为1400--1900米,阴坡1300米以下,主要分布着虎榛子、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柄扁桃等中生灌丛及稀疏的杜松林;在干燥、石质的阳坡分布着白莲蒿群落。海拔1300--1700米的阴坡、半阴坡为油松林与油松--侧柏、油松--杜松混交林及辽东栎林,其上并有白桦林和白桦--山杨林,阳坡以线叶菊杂类草草原为主。
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上的山地顶部,主要为早熟禾和杂类草组成的山地禾草草甸。在海拔不超过2000米的山地,山地顶部一般多为线叶菊杂类草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北麓植被比较简单,除山地海拔高处阴坡有小片杨、桦林分布外,基本上为草原,上部以羊茅和线叶菊山地草原为主,下部(在海拔1600米以下)为克氏针茅草原植被,这类草原向北逐渐过渡到蒙古高平原上的地带性典型草原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在南麓分布于海拔1100--2100米之间(阴坡),与1100--1400米(阳坡)的山麓地带,主要由石生针茅--冷蒿、本氏针茅--百里香草原群落和百里香群落所组成。在干燥、石质阳坡还有白莲蒿群落分布。
阴坡见于海拔1200--2100米之间,阳坡为1400--1900米,阴坡1300米以下,主要分布着虎榛子、土庄绣线菊、三裂绣线菊、柄扁桃等中生灌丛及稀疏的杜松林;在干燥、石质的阳坡分布着白莲蒿群落。海拔1300--1700米的阴坡、半阴坡为油松林与油松--侧柏、油松--杜松混交林及辽东栎林,其上并有白桦林和白桦--山杨林,阳坡以线叶菊杂类草草原为主。
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上的山地顶部,主要为早熟禾和杂类草组成的山地禾草草甸。在海拔不超过2000米的山地,山地顶部一般多为线叶菊杂类草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北麓植被比较简单,除山地海拔高处阴坡有小片杨、桦林分布外,基本上为草原,上部以羊茅和线叶菊山地草原为主,下部(在海拔1600米以下)为克氏针茅草原植被,这类草原向北逐渐过渡到蒙古高平原上的地带性典型草原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草原植被的明显特点是普遍具有旱生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体表面强烈缩小,如叶呈狭线形、内卷、气孔内陷或叶形变小以减少蒸腾。繁殖方式通常以营养繁殖为主。草原植被在本区所出现的群落类型是相当丰富多样。有本氏针茅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石生针茅、羊茅草原、线叶菊草原和羊草草原等。
山地森林植被森林公园的山地森林类型是以下绿阔叶林为主,代表性的群系是辽东栎林,其次是次生的山杨、白桦林及椴树林,油松林只在五当召庙宇附近受到保护的地方尚有残存的片段,杜松是山地阳坡散生的针叶树种,有时也可形成稀疏的林分。
山地中生灌丛多属次生性植被,主要类型有:三裂绣线菊灌丛、虎榛子灌丛、黄刺梅灌丛、柄扁桃灌丛、以及杂木灌丛等。这些灌丛在山地植被组合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动物经初步调查显示,森林公园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8种,隶属24目55科123属,其中兽类有33种,隶属6目12科;鸟类有173种,隶属15目37科89属;两栖爬行类有12种,隶属3目6科8属。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4种。
山地森林植被森林公园的山地森林类型是以下绿阔叶林为主,代表性的群系是辽东栎林,其次是次生的山杨、白桦林及椴树林,油松林只在五当召庙宇附近受到保护的地方尚有残存的片段,杜松是山地阳坡散生的针叶树种,有时也可形成稀疏的林分。
山地中生灌丛多属次生性植被,主要类型有:三裂绣线菊灌丛、虎榛子灌丛、黄刺梅灌丛、柄扁桃灌丛、以及杂木灌丛等。这些灌丛在山地植被组合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动物经初步调查显示,森林公园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8种,隶属24目55科123属,其中兽类有33种,隶属6目12科;鸟类有173种,隶属15目37科89属;两栖爬行类有12种,隶属3目6科8属。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4种。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