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非遗文化 | 科尔沁草原永远的琴声--蒙古族四胡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06
四胡也叫四弦琴,因有四根琴弦而得名。蒙古语叫它“胡兀尔”。也叫“都日奔齐和图胡尔”,意即“有四个弦轴的琴”。
四胡是蒙古族民间传统乐器,早在十三世纪初的成吉思汗时代就流行于蒙古草原,清朝末年盛行于科尔沁草原。
科左中旗在近现代大量流行四胡演奏,出现过许多著名四胡演奏家,时至今日,科左中旗仍然是国内四胡演奏最流行的地区,四胡乐手之多、演奏技艺之精,远非其他地区所比。
科左中旗在近现代大量流行四胡演奏,出现过许多著名四胡演奏家,时至今日,科左中旗仍然是国内四胡演奏最流行的地区,四胡乐手之多、演奏技艺之精,远非其他地区所比。
科左中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是辽文化的故乡,中国北方文化的摇篮,科左中旗现有蒙古族人口39万人,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中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作为科左中旗主体民族的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素质和民俗文化形态。
现在,全旗各苏木、镇、场都流行四胡演奏,据不完全统计,民间有四胡1000余把,乐手800余人,这些乐手常年坚持四胡演奏,为传承和发展四胡演奏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胡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顾名“胡琴”。在元朝的蒙古族中已经十分流行。 四胡是蒙古族最古老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乐器之一,古称胡兀尔,忽兀尔,蒙古人称之为胡尔。
四胡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顾名“胡琴”。在元朝的蒙古族中已经十分流行。 四胡是蒙古族最古老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乐器之一,古称胡兀尔,忽兀尔,蒙古人称之为胡尔。
清初著名蒙古族历史学家罗卜桑丹津在他的巨著《黄金史》中记载: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途中病逝了,当蒙古骑兵护送灵车返回故乡不儿罕山的时候,军中最著名的歌手吉洛阔台在献给他的君主成吉思汗的歌中唱到:您化作雄鹰的翅膀,乘风归去了,我贤明的可汗;……… 您那胡尔、潮尔奏出的美曲佳音,您那广阔无垠的土地、众多的人民,还有那山川河流、富饶的草原,都在哪里啊?
歌中的“胡尔、潮尔”就是指的四胡和马头琴两种乐器。传统的四胡也叫低音四胡。受制作条件的限制乐器爱好者多为就地取材,以杏木等硬杂木为材料,自制自用。
琴筒直径约10厘米,长约20厘米,形体有圆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等几种,整段木材刳制而成,也有用木板粘接或薄铜板、竹筒制成,一端蒙上马皮或羊皮,琴杆与琴筒木材相同。弓杆较短,树枝制成,琴弓缚两束马尾。
琴筒直径约10厘米,长约20厘米,形体有圆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等几种,整段木材刳制而成,也有用木板粘接或薄铜板、竹筒制成,一端蒙上马皮或羊皮,琴杆与琴筒木材相同。弓杆较短,树枝制成,琴弓缚两束马尾。
近现代四胡多为乐器厂制造。因此,在选材上更趋于多样化:用竹制琴弓,琴筒蒙以蟒皮,用红木、乌木、紫檀等木材制作琴身,并在琴筒、琴杆上镶以牛骨、贝壳、银、铜等饰片传统图案,使四胡不失为一件华美的乐器和工艺品。
四胡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民族乐器,得到了世代传承。四胡是民间艺人用以倾诉美好生活,歌颂英雄史诗的手段。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斯钦巴图介绍,不论是乌力格尔还是其他蒙古族音乐艺术,一般都要用四胡来伴奏。以前,说唱艺人在草原上流浪,来到蒙古包内便席地而坐,拉响四胡,看到什么便唱什么。而现在,四胡已成为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独奏乐器。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斯钦巴图介绍,不论是乌力格尔还是其他蒙古族音乐艺术,一般都要用四胡来伴奏。以前,说唱艺人在草原上流浪,来到蒙古包内便席地而坐,拉响四胡,看到什么便唱什么。而现在,四胡已成为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独奏乐器。
为了使蒙古四胡艺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四胡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特别的民族音乐。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