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的前世今生,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历史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8-26
马头琴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以现在的形态而存在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后才最终形成。
马头琴的渊源要从唐朝开始。国土的广袤涵盖着疆域内诸多地区的民族和部落,国力的强盛又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地区和民族来到“天朝”所在的中原大地,使得这一时期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在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各地区和民族优秀的文化在中原大地交相辉映,“胡琴”一词应运而生。

“胡琴”原是胡人乐器之意。一般来说,是泛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或西域之乐器,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含义和所指又有所不同。
唐代胡琴的含义,应理解为泛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域传入中原的弹拨乐器为妥。”北京博物院现存的小胡雷可以看出,它既有马头琴的部分特点,也有二胡、琵琶等乐器的影子。胡雷,是当时这些乐器的共同祖先。
火不思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人民共同创制的一种弹弦乐器,出现于公元前1世纪初,“其形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元史.礼乐志》载)。

根据其形制及演奏方式可以将其划归至“胡琴”类中。但“火不思”之名却始于元朝,笔者为了将马头琴的发展历程说得简单明确而直接将“火不思”之名用于唐朝。
到了宋朝,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各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宋朝之间的征伐混战,分化合并,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火不思在少数民族中发展成为拉弦与弹弦两种演奏形態,其中的弓弦火不思又是先从新疆的棒(竹)擦火不思传到西夏发展成为在西夏的马尾擦弦火不思,也就是所谓的“马尾胡琴”。此时的拉弦火不思是四根弦,与两根弦的马头琴还有较大的差别。
苏赫巴鲁先生认为:“由弹拨乐火不思到拉弦乐胡琴,这是一大变革,并为清代出现的“潮尔”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挥师南下并迫使西夏求和,在征用的西夏音乐中包括了“马尾胡琴”,也就是拉弦火不思。蒙古族很快接受了“马尾胡琴”并将之用于宫廷、生活、信仰等诸多方面,并称之为“潮尔”。
忽必烈带领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元王朝,元宫廷虽然实行了民族分化政策将汉人贬为最低等公民,但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大地,建朝之初仍实行了开放的文化政策,使得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迅速交融,吸纳,革新,蒙古族使用的“潮尔”也兼收并蓄了各民族较为先进的乐器的优点,并演变为二弦拉弦乐器。

明清时期,准确地说,在明代,“潮尔”在荒漠的北元势力中见证了八旗兵南下,清朝建立。皇太极平定蒙古部落后获其音乐,“潮尔”也从此再次进入中原清朝宫廷。在明清的历史车轮隆隆向前的之际,“潮尔”也在蒙古族中日趋繁荣。
潮尔进一步演化并统一为马头琴的称谓,大约是在清末民初期间。由于蒙古族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骏马不仅是牧人生活的伴侣,还是交通之工具、战争之轻骑。

因此,骏马在蒙古人心目中是有灵性的朋友,是意志和力量、勇敢和战斗、胜利和荣誉的象征,而自远古以来逐渐形成的各部族部落的图腾崇拜式的龙、狮、鹿、螭、怪兽、骷髅等,在人们观念中愈来愈遥远而淡漠。
所以,牧人自然愈来愈愿意把骏马与“潮尔”联系在一起。随着“潮尔”由剜木为槽、浑然一体的琴身,逐步向拆卸方便、音箱与琴杆分离组合转移,“潮尔”的琴首,也逐渐统一为马头,于是,古老的“潮尔”,就逐渐演变为“莫林潮尔”,即现代的马头琴了。”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