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的探秘之旅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4-08
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
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有184.4公里边境线,有常年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旗域总面积23096平方公里,总人口14.3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旗。

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乌拉特部落370年前从呼伦贝尔西迁至阴山南北。乌拉特中旗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等诸多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在草原山地留下了万年历史的丰富的阴山岩画;乌拉特中旗是中原帝国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边关要塞和文化兼容并蓄的地方,境内有数百公里的秦汉长城,有汉代障城、匈奴王庭和隋唐古城遗址;乌拉特中旗是历史上“参天可汗”道和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

乌拉特中旗是蒙古马保有量最多的旗县,是蒙文长篇小说的故乡。以《鸿雁》为代表的乌拉特民歌和《乌拉特婚礼》是地方民族文化的标识。

中蒙边境探秘游路线:甘其毛都口岸→中蒙会晤站旧址→龙脉山→千年古榆→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及自然保护区→毛都忽热岩画→百万风电基地
1、甘其毛都口岸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中蒙边境线703号界标附近,与蒙古国南戈壁省汉博格德县嘎顺苏海图口岸隔界相望,边境线长184.4公里。

甘其毛都为蒙语,汉语译为“一棵树”,是内蒙古自治区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漫步在这个边贸小镇上,各式店铺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操着俄罗斯语、蒙古语、汉语的商人、旅客在这里交易、观光。
2、中蒙会晤旧址
旧址位于甘其毛都镇东侧,建于20世纪90年代,现已废弃。作为中蒙口岸会晤议事之地,这里曾进行过无数次会晤洽谈,是中蒙友好来往的见证之地,故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3、龙脉山
龙脉山,位于甘其毛都口岸西23公里处,是一条近5公里长的戈壁风砺石山脉,当地人称“龙脉”。该山脉高30到50米,主脊裸露岩石部分高约3米,南高北低、蜿蜒曲折,好似一条黑龙爬卧于中蒙边境的戈壁滩上。

经亿万年的风沙打磨,山脊岩石表面大多形成凹凸不平、造型独特的蜂窝状。龙脉两侧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遍地散落的都是十到百公斤重的奇石。
4、千年古榆
该树位于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镇巴音杭盖西北30千米处的戈壁地带,北距边境线25公里。据有关方面专家考察,该树是棵千年古榆树。该树生长在一条季节性河流岸边,其躯干离地后分为两杈,其中粗杈需5人合抱,细杈需3、4人合抱,8人未必能合抱总干。

此树与陕西黄帝陵中的柏树粗细相当,据林业专家推断,树龄至少在千年以上。现树干西侧一枝自然折断,保存堪忧。
5、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后旗北部的巴音杭盖苏木、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与蒙古国接壤,属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乌拉特后旗努登梭梭林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该区内分布的原始天然梭梭林和栖息的蒙古野驴、北山羊、鹅喉羚等珍稀野生动物。
6、毛都忽热岩画
毛都忽热,树圐圙的意思,“鬼谷”是当地群众和部队战士对其的一种戏称。岩画位于甘其毛都镇呼格吉乐图嘎查西南15千米的一条河谷地带的山岩上。两侧峭壁直立于平整处,凡适宜凿磨刻画的地方,多有岩画遗存。

岩画基本成组排列,少数为单体画幅;制作手法以磨刻为主,也有凿刻而成的。有弯弓搭箭的射猎场景、群畜奔跑场景、个体舞蹈场景、祭祀崇拜场景、人面像及其变形图、符号图形等。

其中,动物图案占大部分,基本以北山羊、猎狗为主,梅花鹿、马极少;其次为符号类图案;人面像及人体图案则较少。图案形象逼真,极具灵动感。
7、百万风电基地
乌拉特中旗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是国内风能资源各项指标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旗域有效风时可达8370小时以上,占全国有效风能资源总量的十二分之一,占内蒙古自治区有效风能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风能有效地1.8万平方千米,可开发面积6000平方公里,规划开发容量2400万千瓦。

乌拉特百万风电基地位于阴山以北的乌拉特草原,面积18542平方公里,属于高平原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400--1500米左右,地势较为平坦,是我国成片风能的最大地带。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00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